本課講“句”部的一個漢字:“拘”。因為現代漢語部首檢字法取消了“句”部,因此《說文解字》“句”部漢字均歸入其他部下,“拘”歸入“扌”部,檢字時要注意,标題中問題的答案詳見第(3)條。拘字的詳情如下:
1、拘。讀音有四個:
(一)jū。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拘,止也。從句,從手,句亦聲。”會意兼形聲字。本義是制止,阻止。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手句者,以手止之也。”《管子·君臣下》:“此止詐,拘奸、厚國、存身之道也。”這是防止詐僞,阻止奸邪,鞏固國家和保全自身的途徑。但這個意義解說的不清楚,用手制止,是手勢,還是用手或拉止或推止,存疑。
(阻止、制止)
拘是現代漢語常用字,用法還有很多,最常用的是“拘捕;扣押”的意義。《廣韻·虞韻》:“拘,執也。”《字源》李守奎先生認為這才是拘的本義,大緻相當于今天的逮捕拘留。因為“句手”即使手句曲,會“執”意,而“執”的古字形像一個人兩手曲屈胸前加上刑具之形,如圖:
(執的字形發展)
你看,“執”的早期字形,就像給一個人伸出雙手的人戴上刑具。執字《說文》給的解釋是“捕罪人也。”就是拘捕。因此,我們認為這種解釋較為合理。《書·酒诰》:“盡執拘以歸于周,予其殺。”全部捉拿拘押到周朝的都城,我将把他們殺掉。《紅樓夢》第四回:“彼時雨村即拘原告來審。”拘,就是拘捕。
(拘拿審問)
(2)約制;拘束。《玉篇·句部》:“拘,拘檢也。”《孫子·九地》:“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曹操注:“拘,縛也。”士卒深陷危地就無所畏懼;無路可走軍心就能穩固;深入敵國軍心就受到約制;迫不得已就會拼死戰鬥。《史記·太史公自序》:“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衆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張守節《史記正義》:“言拘束于日時,令人有所忌畏也。”我曾私下研究過陰陽家的方術,他們注重吉兇禍福的征兆和衆多的忌諱,使人感到拘束而畏懼頗多。
(3)局限;拘守。《廣雅·釋诂一》:“拘,隔也。”《莊子·秋水》:“井魚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墟也。”井裡的小魚不可以同它談論大海,因為它被它所處的環境限制住了。再比如龔自珍的《乙亥雜詩》第一百二十五:“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這裡的“拘”字,用的就是“局限”的意思,後來不拘一格發展為成語,指不局限于一種規格或一個格局。
(龔自珍小像)
(4)拘泥;死闆。《漢書·藝文志》:“及拘者為之,則牽于禁忌,泥于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等到拘泥的人來實行,就會受到禁忌的牽掣,拘泥于小的技能,放棄人事而從事于迷信鬼神之事。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卷四:“汝穎多奇士,燕趙多佳人,其說拘矣。”汝穎地區多奇人異士,燕趙地區多出佳人,這種說法太死闆了。
(5)拘攣不能抻直。《素問·生氣通天論》:“緛短為拘,弛長為痿。”短縮的造成拘攣,弛縱的造成痿弱。
(手凍拘攣了)
(6)聚集;收集。《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一回:“原來舟之僑是虢國降将,事晉已久,滿望重用立功,卻差他南河拘集船隻,心中不平。”“拘集”,就是聚集、收集之意。
(7)節拍。明楊慎《詞品》卷五:“《益州草木記》雲:‘雅州名山縣虞美人草,唱《虞美人》曲,應拘而舞。”說虞美人草能和着《虞美人曲》的節拍起舞。
(二)gōu。這個讀音出自《集韻》,用法有三:
(1)取。《禮記·曲禮上》:“若仆者降等,則撫仆之手,不然則自下拘之。”鄭玄注:“自下拘之,由仆手下取之也。”
(2)遮蔽。《禮記·曲禮上》:“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塵不及長者。”孔穎達疏:“以一手捉帚,又舉一手衣袂以拘障于帚前,且掃且退,故雲‘拘而退’”凡是為長者掃除席前之禮,一定要用掃帚在上面遮住畚箕。掃的時候要一手持帚掃地,一手舉起衣袖遮住掃帚,邊掃邊退,這樣就不會使灰塵污及長者。
(掃地也有禮儀)
(3)通“句”。即句的本義彎曲(見上一課)。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需部》:“拘,假借為句。”比如《荀子·哀公》:“古之王者,有務而拘領者矣。”楊倞注:“拘與句同,曲領也。”(孔子說:)古代的帝王中有戴便帽并穿曲領便服的。
(三)jǔ。這個讀音出自《集韻》,專用于“拘澗”一詞,水名。《漢書·地理志上》:“(武始縣)又有拘澗水,東北至邯鄲入白渠。”顔師古注引應劭曰:“拘音矩。”
(四)jú。讀音出自《集韻》,同“挶”。執持。《集韻·燭韻》“挶,《說文》:‘戟持也。’或作拘。”
拘的小篆寫法如圖:
(拘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72,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