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謝幕時,觀衆張芳沒想到,主演朱潔靜、王佳俊竟把剛剛收到的兩束鮮花俯身獻給了坐在第一排的她和另一位觀衆。
“我愣了一下,以為他們要把花抛向觀衆席,萬萬沒想到是給我。”捧着花的張芳一臉羞澀,她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理科醫生,疫情中身在後方,為雷神山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線上心理幹預。“我有許多同事曾奮戰在武漢前線,應該把花獻給他們。”
王佳俊、朱潔靜主演的《永不消逝的電波》
9月11日晚,《永不消逝的電波》第149場演出,因為一群特殊的觀衆變得不同——他們中有上海援鄂醫療隊成員,有在上海守護市民健康的疾控衛士,還有為抗疫前線提供後勤保障的廚師、司機、酒店服務人員等。
這場“一切為了白衣戰士”慰問演出結束,主演朱潔靜在朋友圈寫下:“今晚終于完成了心願!抗疫英雄,請讓我為你獻一支舞。”
“醫學和藝術是相通的”
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來到現場。從武漢歸來後,當時的戰友各自投入緊張的工作,很久沒見,再次相聚大家臉上都帶着笑容。
第一批上海援鄂醫療隊
鄭軍華還記得,除夕夜,不到3個小時,首批援鄂醫療隊就以“上海速度”集結完畢,奔赴武漢,吹響抗擊疫情的号角。“當時大家對前方情況一無所知。這場仗怎麼打?靠組織的力量,也靠對專業的熱愛。”
為抗疫英雄獻演,也是“李俠”扮演者王佳俊的心願。台上,“李俠”從解放區到上海,深入敵後從事地下工作,在革命年代書寫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台下,新時代的逆行者加入抗擊新冠病毒的鬥争。“他們經受的精神壓力可能和‘李俠’差不多。他們走進不安,換來了全國人民的心安,他們是當代的英雄。”
看完《永不消逝的電波》,鄭軍華對舞台藝術的創新,舞蹈演員的功底、收放自如的表演大加贊賞。“醫學和藝術是相通的,人的生命其實是自然界最高的藝術。作為一個外科醫生,做手術也要和藝術家一樣,練就出神入化的本領,達成道與藝的統一。”
演出現場也來了許多疾控工作者。他們有的馳援武漢,有的在海關機場嚴守國門,有的在市場與實驗室開展新冠病毒核酸采樣與檢測,争分奪秒科研攻關……
鄭軍華說:“我們現在仍然不能松懈,發熱門診的建設、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如何加快核酸檢測速度,如何防控境外疫情的輸入……還有好多事情等着我們去做。在《永不消逝的電波》裡,英雄的信仰也鼓勵和支持着我們繼續戰鬥。”
感受一碗小馄饨的溫度
與病毒戰鬥,在“白衣戰士”的身後,是上海市民和社會各界的衆志成城。演出現場來了不少錦江國際集團的廚師、司機、酒店服務人員,他們榮獲了全國抗疫先進集體的稱号。
從2月27日到4月6日,三萬多份兼顧營養與口味的特色菜肴、各色點心及休閑食品定期“投喂”上海援鄂醫療隊。虹橋郁錦香酒店銷售總監鮑逸飛前往武漢運送物資。為了讓上海援鄂醫療隊吃到“家鄉的味道”,小馄饨的皮和餡兒從上海送到武漢,在當地包好,再迅速送往各家酒店。鮑逸飛說:“别小看食物的治愈功能,有時候能抵過一次心理疏導。”
九家酒店總廚在和平飯店演練、試菜
“當時武漢封城、物資緊缺,我們接到上海市委、市政府的任務後,派出了廚師中的精兵強将。”錦江飯店黨委副書記、董事長趙雁飛說,“都是我們的招牌菜,标準化制作,安全把控,希望能為他們補充營養,提高免疫力。”
這些菜肴裡包括來自和平飯店的牛排。和平飯店行政副主廚汪捷告訴記者,這道牛排曾經是和平飯店的國宴用菜,此次專門從150克加量到180克,就是為了給醫療隊員增加蛋白質,提供體能保障。第一次為醫護人員準備餐食,他們24小時連軸轉,牛排一做好便快速冷凍,第一時間運往武漢,實現了從上海竈台到武漢醫療點的無縫對接。
“一切為了白衣戰士”慰問演出由市衛健委、錦江國際集團、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延說:“正是一線醫護人員、後方保障人員的無私奉獻,讓我們擁有了健康的生活環境,可以重回劇場。因此,我們的舞蹈家們由衷地為他們呈獻最優秀的文藝作品,用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這一曲英雄贊歌,表達對新時代最美逆行者們最崇高的敬意。”
上海援鄂醫療隊贈給錦江的簽名防護服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圖片編輯:笪曦
本文圖片由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發展基金會供圖
來源:作者:吳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