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阮中華老師作報告的時候,他把教育的本質解釋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育的本質就是“上施下效,長善救失。”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以施教者的身教言傳,長養學生的善言,善行,善念,救助孩子的惡言、惡念,引導孩子踏上智慧與幸福的人生之路。”而我認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身教勝于言傳,在這一點上和阮老師的想法一緻。而“育”字我認為是懷孕,孕育的意思。這由它的古體字可以看出。就像一個孕婦的樣子。我認為教育就是教并孕育。教,是教其向善,而育則是待其成善。教育的滞後性也正在于此。所以,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以施教者的身教言傳,長養學生的善言善行,救助孩子的惡言,惡念,耐心等待他踏上智慧與幸福的人生之路。
這句話不僅适用于老師,也适用于家長。
先說“教“字。教師言傳身教,但是“言傳身教這一點,”我相信我們大多數老師做不到,大多數家長也做不到。先說“教”吧,“以身作則”難倒了大多數老師。想想看,我們自己做不到的,卻要求學生、孩子去做到。學生每天六點起床,我們能做到嗎?每天十點睡覺,我們能做到嗎?有人說能。在這早六點到晚十點的時間裡,我們在幹些什麼呢?是不是也在像學生學習一樣一堅持就是一天呢?想想我們自己工作時是不是全神貫注,想想我們自己學習時是不是一直堅持,當我們抱怨上司、抱怨不公、抱怨社會的時候,我們也就不要要求孩子做到一門心思隻讀書。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名師吧?魏書生老師每天是和學生一起上學的,甚至比學生還早。學生跑步時都是他陪着的。他做不到的決不要求學生做到。即不唱高調。再看看李鎮西老師,每天那麼忙,卻什麼也沒落下。所以我們不妨多閉上嘴巴,多動動腿。也許學生會跟着我們學呢。家長朋友們也一樣,我們是否每天積極面對生活,我們是否能放下手機,和孩子共同努力?如果我們做不到,請閉嘴。
再說“育”字。當一個學生犯了錯誤之後,我們會怎麼辦呢?原諒他,又犯了錯,我們又會怎麼辦呢?我們會扔下一句:“你怎麼老是改不了啊?像這樣我可不管你了。”先不說學生聽了這句話後的感覺,單是我們自己就犯了一個錯誤——沒有做到“育”字。生一個孩子還需要十個月呢,這是我們允許的。而養一個孩子難道我們隻允許三四天嗎?在這個方面,名家給我們做出了示範:允許學生犯錯,給學生改正的時間。這時間也許是幾天,也許是幾個月,也許是幾年。有的同仁會說“我可等不了。”其實何必呢?當我們拿到所教的孩子時,他們已經不是一張白紙,他們的父母,他們的前任老師已經在他們這張白紙上畫上了好多好多的東西,我們能做的隻能是畫好我們所畫的部分并盡力使整幅畫面和諧。所以,我們教師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大包大攬,覺得隻要學生沒教好就一定是我的責任。我們隻是盡我們的責任而已。
明白了教育兩個字的實質,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才能少走彎路,才能安享與學生的快樂時光,也才能心安理得地“靜等花開。”等待我們的學生成才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