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的來曆和習俗?“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時光匆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也如約而至,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大寒的來曆和習俗?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大寒的來曆和習俗
“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時光匆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也如約而至。
大寒時氣溫很低,舊時,人們取冰、藏冰,以備夏日使用。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所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安德明表示,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臨近農曆新年,也有“大寒迎年”的說法。
準備迎接農曆新年
大寒同小寒一樣,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從時間上看,大寒于每年公曆1月20—21日交節。
古人将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也就是說,大寒時氣溫很低,冰可以一直凍到水中央。
“大寒時,通常是進入‘四九’時節。古代,冬季農活比較少,人們發明了一些遊戲,比如九九消寒圖等等,來消磨時間。”安德明說。
上述“消寒圖”中,比較流行的有兩種,即染梅與填字。例如,在白紙上繪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對應一九,一朵對應一天,每天根據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顔色填充一朵梅花。
在飲食方面,作家劉一達曾表示,記憶中的老北京人喜歡在大寒前後吃冰柿子跟凍酸梨,“也會邀三五親朋,圍爐吃火鍋,别有一番風味”。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素來有“大寒迎年”的說法。
該節氣往往與歲末時間相重合,期間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辭舊迎新的意味。在大寒時節,家家戶戶忙着為迎接農曆新年做準備——腌臘肉、備年貨,再添置些新衣服。
“掃塵、貼年紅等過年前的一些活動,它們出現的時間正好和大寒在時間段上有重疊之處。其形成和這個節氣沒有必然聯系,但是豐富了大寒的文化内容。”安德明稱。
二十四節氣裡的文化與常識
過去,根據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人們合理地安排生産和生活:在立春時“咬春”、也會在大寒時觀賞梅花。
有觀點認為,二十四節氣是人們把握作物生長時間,觀測動物活動規律,認識人的生命節律的一種文化技術。
此外,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包含着豐富的民俗文化、生活文化、養生常識,也透露出“天人合一”的哲學智慧,要求尊重自然,這在今天仍然适用。
“傳統養生觀念講究‘秋收冬藏’,這也提醒人們,大寒時節到來,要順應自然規律,在冬天尤其要休養生息,不要消耗太多精力和體力。”安德明表示。
他認為,随着時代的發展,适應人們的需要,與節氣相關的習俗,有的會得到加強,有的會漸漸淡化。同時,從一些迹象來看,新的習俗也可能會慢慢形成并日益普及,“而人們對新習俗的接納,往往也是出自對大寒等節氣文化符号的認可。”(記者 上官雲)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