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說曆史
洞察人性陰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戰場,辦公室鬥争必讀
日拱一卒,每天進步一點點
前文說到晁錯強硬推行削藩,導緻吳楚七國之亂,景帝很懵逼,有話好好說啊,怎麼一言不合就反了呢?手忙腳亂、調兵遣将,當時局面很危急——任何變故,哪怕最後被證明其實隻是毛毛雨,但起初的時候,濃雲密布,驚雷翻滾,信息不透明,不明真相的群衆們都會人心惶惶、謠言四起,渲染成天塌地陷的大禍!
景帝問策晁錯,怎麼辦,如何收場?
晁錯懵逼程度顯然不低于景帝,完全沒有準備預案,情急之下竟然開出狗皮膏藥……危機之際,景帝心理啃腚發生變化,對晁錯的信任、認可,不可避免發生動搖!
這時的局面雖然天下喧嘩,但景帝未必就保不住龍椅,而晁錯卻掉進死局——曆史後來反複證明,晁錯這類幹髒活,還極其不小心、且自以為是的人,大概率保不住自己的腦袋!
七國起兵,晁錯便站上了天台,黑壓壓的人群呀,人頭攢動……他們仿佛被打了雞血,尖叫、口哨,噓聲此起彼伏,跳啊,你倒是快點跳啊!也有持重的人,眼含熱淚,無聲仰望,用顫抖的手默默展開橫幅——不要跳樓,明天漲停!
晁錯身體裡閃過一股暖流,卧槽,是尿褲子了……陡然,一陣嚴重的眩暈,天旋地轉,圍觀群衆頓時雞凍起來,嘿,真跳了,這小子有種……晁錯手忙腳亂,失重的感覺令他窒息,内心雖然極為驚恐,但腦子仍舊清醒——馬勒戈壁的,哪個龜兒子推老子滴!
晁錯是被人一腳踹下去的,踹他的人,叫做袁盎——前面的文章我們已經初步介紹了這個人,這裡,我們還得再說說這厮,因為七國之亂的來龍去脈,繞不開袁盎、晁錯這對好基友。
一、袁盎的朋友圈
“及绛侯(周勃)免相之國,國人上書告以為反,征系清室,宗室諸公莫敢為言,唯袁盎明绛侯無罪。绛侯得釋,盎頗有力。绛侯乃大與盎結交。——史記”
前文說過,文帝被周勃等老夥計擁上台不久,袁盎第一時間發現文帝内心很忌憚這幫人,遂瞄着這個裂縫,毫不手軟激化矛盾,從而得到文帝信任和青睐。為此,周勃很糞怒,指責(威脅恐吓)袁盎,你特麼這麼沒底線,為求上位,啥都做?啥都幹?
西漢時期,丞相權力是很大的,周勃是有可能找個借口搞死袁盎的。袁盎毫不在乎,禮貌性報以微笑,不解釋不道歉——富貴險中求,天上不會掉餡餅,頂級的騎牆之人,不是從不站隊,而是不輕易站隊,關鍵時刻必須明雀站隊,我以一家老小的性命押注皇帝,我攤牌了我不裝了我亮明态度了,哪怕将周勃這些老家夥全得罪一遍也在所不惜!
畢竟,我所要獵取的,可不是一點點好處,而是一場潑天富貴……因此,兩面下注可不行,拙劣的騎牆之人,隻想漁利不肯承擔風險,兩邊都不想得罪,結果是兩邊都不待見——誰都不傻,就你這點本事,配不上頂級的回報!
後來,文帝坐穩了龍椅,找借口将周勃免相,打發回老家乘涼,不久周勃被人誣告謀反,下廷尉關進大牢……涉及到謀反,所有人都不敢為周勃辯解,唯獨袁盎義無反顧、堅決果斷站出來為老周說話,擔保周勃清白!
一番周折之後,有驚無險,老周被無罪釋放……周勃鬼門關走了一遭,非常感慨,說,袁(圓)華(滑)啊,不對,袁盎啊,你這人行,值得交,能處,“绛侯乃大與盎結交”!
“(袁)盎告歸,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車拜谒,丞相(申屠嘉)從車上謝袁盎……袁盎曰:“善,君即自謂不如。夫陳平、绛侯(周勃)輔翼高帝(劉邦),定天下,為将相,而誅諸呂,存劉氏;君(申屠嘉)乃為材官蹶張,遷為隊率,積功至淮陽守,非有奇計攻城野戰之功。且陛下(文帝)從代來,每朝,郎官上書疏,未嘗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受采之,未嘗不稱善。何也?則欲以緻天下賢士大夫。上(文帝)日聞所不聞,明所不知,日益聖智;君(申屠嘉)今自閉鉗天下之口而日益愚。夫以聖主責愚相,君受禍不久矣。”丞相乃再拜曰:“嘉鄙野人,乃不知,将軍幸教。”引入與坐,為上客。——史記”
這是若幹年後,袁盎在路上遇見當時的丞相申屠嘉,袁盎下車恭恭敬敬拜見,按理申屠嘉應該回禮,但他僅坐在車上客氣了一下。
袁盎回家後想來想去很郁悶,丢人啊,這被傳出去,自己這張老臉往哪放。于是去相府谒見申屠嘉,結果等了很長時間,好不容易見到申屠嘉,申屠嘉打發他去跟助手溝通……袁盎很生氣,問道,您貴為丞相,自比陳平、周勃如何?
申屠嘉說,你問這個啊,那我必須謙虛一下啊,不如他倆啊,我哪能跟這倆大佬比!
袁盎說,這倆大佬功勞大了去,所以能夠位居丞相,而你呢——
1、最初是“材官蹶張”低級軍官,後來升為“隊率”百夫長,吭哧吭哧好不容易當上“淮陽守”——你功勞不大、出身不好,能做丞相,僥幸成分居多……看得出袁盎很生氣,上來就揭老底。
2、皇帝(文帝)海納百川,鼓勵大家提合理化建議,提倡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皇帝每天都在閱讀四方上書,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而丞相你呢,恰恰相反,“自閉鉗天下之口”,不和人交流,不知道外面情況;
3、這樣的結果,“聖主責愚相”,必然是皇帝越來越聖明,而丞相愈來愈愚蠢,“君受禍不久矣”,老哥你墜入愛河了,不對,要大禍臨頭了!
一番話說得當朝丞相一身冷汗——當時申屠嘉處境不妙,上有景帝似乎不太信任自己,下有晁錯三天兩頭亂提意見,侵奪相權……申屠嘉抹抹額頭冷汗,趕緊改換姿态,“引入與坐”,将袁盎“為上客”。
這就是袁盎的朋友圈,除了周勃、申屠嘉,還有窦嬰等人,都是頂級高官,說明啥?說明此人活動能力極強!
袁盎老爹是強盜,哥哥是兩千石高官,自己能力出衆,特别是有社交牛逼症,他主動找茬、碰瓷的,都是丞相一級的高官,而且能夠一擊拿下,成為好盆友——這樣一個能在刀尖上翩翩起舞的人,偏偏與晁錯尿不到一壺!
二、袁盎與晁錯的關系
“(晁)錯素與吳相袁盎不善,錯所居坐,盎辄避;盎所居坐,錯亦避;兩人未嘗同堂語。——資治通鑒”
當時袁盎一度擔任吳國丞相,用今天話說,叫做中央直管幹部,即,是中央派到藩國的官員,除了治理地方,還有輔佐(監視)諸侯王的任務。
晁錯與袁盎關系不好,晁錯在的地方,袁盎回避;袁盎在的場合,晁錯回避……這就是水火不容了,老死不相往來!
史書沒有明言為何如此,我個人綜合上下文分析,晁錯要削藩,而且要拿吳國開刀——而袁盎,擔任吳國丞相。我說過,吳王劉濞未必不反,但也不能雀腚一定會反,至少,劉濞如同薛定谔的貓,始終處于反與不反兩重狀态……果如此,為何要人為、匆忙打開盒子、放出妖怪呢?
因此,我判斷,袁盎是反對晁錯極端削藩的,他人在吳國,掌握第一手資料,能夠準确判斷吳王心理,知道不逼不反,緊逼必反的道理。而晁錯性格刻薄,非黑即白,不是朋友,就隻能做敵人,你不支持我,啃腚就是反對我……因此,二人交惡。
“及(晁)錯為禦史大夫,使吏按(袁)盎受吳王财物,抵罪;诏赦以為庶人。——資治通鑒”
顯然,晁錯是個睚眦必報的人,非常記仇!
景帝朝,晁錯升級為禦史大夫,新官上任,不是搞好團結,而是立即拿出仇家名單,嗯,袁盎排第一,這厮現在幹啥呢……禦史大夫掌管司法,晁錯指使手下按察袁盎,“受吳王财物”。
當是時,袁盎是中央派駐吳國的丞相,肩負處理好央地關系的重任,吳王劉濞塞點錢主動示好,袁盎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适當收點錢,這都不需要察,用腳趾頭都能想得到,啃腚确有其事。但我要說的是,别說當時,就算今天,這根本不算個事兒,晁錯此舉涉嫌公報私仇。
景帝是個明白人,沒有難為袁盎,赦免,貶為庶人,“诏赦以為庶人”——收點錢,不是錯,滿朝文武誰不收?錯在哪,你知道不?錯在屁股沒擦幹淨,被人逮到把柄了!
“吳、楚反,(晁)錯謂丞、史曰:“袁盎多受吳王金錢,專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請治盎,宜知其計謀。”丞、史曰:“事未發,治之有絕;今兵西向,治之何益!且盎不宜有謀。”錯猶與未決。——資治通鑒”
這邊吳楚造反,晁錯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如何應對,而是怎樣甩鍋——袁盎收了吳王好處,知情不報,還言之鑿鑿擔保吳王啃腚不反,現在吳王造反,我雀腚咦腚以及啃腚,袁盎是同謀、是同夥,應該拿下治罪!
估計身邊助手都挺讨厭晁錯,相反,袁盎在朝廷的人脈就很深厚——禦史大夫寺的屬官們,沒有支持自己領導的意見,而是紛紛保護袁盎,吳王沒造反的時候,沒有道理治袁盎的罪;現在反了,治他的罪又有何意義?并且,我們認為,袁盎啃腚沒有預謀!
晁錯聽了這話,怪怪的,哪不對一時說不上來,于是默念,時間暫停,讓我好好猶豫一下!
就是這麼一猶豫,事情急轉直下,要了晁錯老命!
用古人智慧,武裝自己
争鋒于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