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古鎮,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著名的南翔小籠就出自這裡,我就是被這裡的美味所吸引,曾N次來過南翔古鎮,這篇遊記中的照片是我在不同季節、多次遊古鎮的照片中挑選出來的,這麼好玩又有好吃的地方,小編當然也要推薦給大家咯,來上海遊玩,千萬别錯過來這裡。
到南翔古鎮交通非常方便,可以自駕走上海第一條取消收費的滬嘉高速至南翔出口下,也可以乘坐上海地鐵11号線到南翔站下。
導航儀可以設置到南翔鎮解放路,道路兩旁有收費停車位可以停車,然後沿解放路直走,就可以到達南翔古鎮。古鎮遊玩是免費的哦!
南翔古鎮面積不大,但是曆史悠久,這是一座千年古鎮,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它是上海市四大曆史文化名鎮之一。
走進古鎮,就見兩座古磚塔,它們本來屬于南翔雲翔寺古刹的一部分,建塔的年代至今還是個謎,後來經專家鑒定為五代時期建築,在南翔乃至嘉定地區的地面文物中都是屬于老壽星了。古時為南翔一景。後因年久失修,瀕臨垮塌,于80年代重修,現在我們見到的是重修之後的雙塔。
修複後的磚塔高11米,底層直徑為186厘米,塔前“南翔雙塔”石碑,是時年一百零七歲的蘇局仙老先生手書的。
南翔古鎮最負盛名的小吃就是南翔小籠:
南翔小籠起于清代同治(1871年),南翔鎮上日華軒糕團店老闆黃明賢經營南翔大饅頭,天天挑着饅頭到古猗園叫賣,因大肉饅頭味道鮮,脍炙人口而出名。同行老闆聞風而動,都來古猗園叫賣大肉饅頭,使黃明賢生意受到影響,不能一人專利,于是他對大肉饅頭采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面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餡内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季節,加入蟹粉或蝦仁或春筍,以取時鮮。每隻饅頭折裥14個以上,一兩面粉制作10隻饅頭,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珑;蒸的時間也有嚴格要求,少上半分鐘肉餡未熟,多上半分鐘則餡汁幹涸;出籠的小籠饅頭,油光閃亮,似明珠玉彈一般,任取一隻放在小碟内,戳破皮子,汁滿一碟,為佳品,逐步形成皮薄、汁鮮、肉嫩、餡豐的特點。日華軒名聲大振,大家争吃南翔小籠。
古鎮上的羊肉和草頭塌餅這兩種特産美食,也是我的心頭好,但是,不是每個季節都能品嘗到的哦。
小橋流水人家,是每個江南古鎮的統一标配,南翔古鎮也不例外。
古鎮的太平橋,它和吉利橋、隆興橋形成了南翔古鎮著名的“八字形”三橋景觀。
如今的上海灘,“彈硌路”已經難覓蹤迹。來到古鎮上卻可以去重拾一段早已遠去的記憶,走在這樣的路上,兒時的記憶總會跳出來一些難忘的鏡頭,不可抑制地泛上心頭!
行走在古鎮的街道上,随處可見的“丹頂鶴”,仿佛在告訴我們“南翔鎮”的來曆:
南翔古名槎溪,梁武帝建國的時候,南翔還隻是一個荒涼的鄉村。一天,當地農民在耕地時挖到一塊一丈多長的大石塊,石塊一露地面,就有一對丹頂鶴在石塊上空盤旋,落到石塊上歇腳。一個叫德齊和尚認為這裡是一塊佛地,決定在此建造一座佛寺。說來也怪,每天白鶴飛往哪個方向,哪個方向就有人來獻款,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不久就籌集到一大筆錢,破土動工建造寺院。505年(梁天監四年)建成白鶴南翔寺,因寺成鎮,便取名南翔。
圖說“南翔八景”。
雲翔寺始建于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初名為“白鶴南翔寺”。唐時達到鼎盛,寺基擴大到180畝。宋紹定年間,因理宗趙昀賜“南翔寺”匾額,寺名更為南翔寺。公元1700年,康熙賜額“雲翔寺”,故又易名為雲翔寺。後因天災人禍,寺廟毀損殆盡。目前能見證曆史的僅有雙塔一對,及散落在古猗園内的唐石經幢和宋普同塔。
南翔鎮是因寺而得名的。
雲翔寺的鐘樓、鼓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