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立功,農業推廣碩士,高級農藝師,陝西省澄城縣人,大豐收蘋果技術總監。
果園防治病害與蟲害一樣,均為果樹生産的重要技術環節。病害防治是否得利,明顯影響果樹産量、質量、樹勢、果園的整齊度及經濟壽命等。一個病害流行的果園,難免出現葉片過早脫落、枝幹腐爛枯死、果實受害腐爛等現象。這樣的果園,難以做到優質高産,經濟效益也不會太高。
果樹病害流行必須具備的三大要素:①緻病力強的病原物;②大量的感病寄主;③适宜發病的環境條件。
一、引發果園傳染性病害的主要病原物
引起果樹發病五大類病原物主要是真菌、細菌、病毒、線蟲、寄生性種子植物等,在果園中,引起果樹傳染性病害發生的主要病原是真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種類多、分布廣,适應性強,對果樹的危害也最嚴重。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蘋果病害約有近80種,其中因真菌引起的病害就達70多種,約占90%以上。有關資料也表明,梨樹、桃樹、葡萄樹的病害中真菌性病害也在90%以上。由此可見,果園中病害的防治主要是真菌的防治。因此,了解一些真菌生理方面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二、病害流行的主導因素
病原真菌大量存在并且緻病能力強、繁殖速度快、有效傳播迅速;加之單一敏感品種過于集中大面積連片種植,都可能引起病害的流行危害。具備病原物和感病寄主後,适宜的環境條件常成為病害流行的主導因素。環境條件分為氣象條件、栽培條件和土壤條件等,其中以氣象條件的影響最大。
影響真菌生長發育的環境因素主要有溫度、濕度、光照和酸堿度等,其中前兩者是最重要的。溫度高低能影響孢子的萌發、菌絲生長及孢子形成和休眠等。冬季低溫時,真菌會産生子實體和休眠孢子,以适應不良環境。春季氣溫回升,休眠孢子又長出菌絲,開始新的侵染循環,水分是真菌代謝的生理物質,沒有水,真菌就失去了營養繁殖的基本條件。
多數真菌都要求相對濕度較大的生存環境,特别在形成分生孢子時更是如此,有的真菌在缺水幹燥時,不能産生孢子,隻能産生芽管;有的真菌在幹燥條件下則會出現原生質濃縮現象。光照和酸堿度也能影響真菌的生存繁殖,但遠不及溫度和濕度顯著。
真菌的許多分生孢子都具有色素,可以抵抗強烈的光照,有的兼具抗幹燥的細胞壁能在高空中存活,并可進行遠距離傳播。因為大多數真菌在PH值3.0-9.0的範圍内都能生長,故酸堿度的高低左右病菌的傳播、侵染和流行可能性是很小的。
在果園中,真菌潛伏在不同場所渡過休眠期。春天氣溫不斷回升,為真菌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溫度條件,但不具備必要的濕度條件。
一旦遇雨,真菌便迅速施展其驚人的繁殖能力,在較短時間内增殖出大量的後代,在果園肆意逞兇,侵害果樹的枝葉花果,直至造成可見的危害。
春季春暖花開,果樹開始生長發育,此時溫度條件也适于真菌的生長,限制其繁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分。因此春季氣溫上升以後,真菌病害發生的早晚、輕重等,往往取決于春季降雨的早晚和降雨量的大小。在春季氣溫不再限制真菌生長以後,降雨越早且降雨量越大,則當年果園真菌性病害發生的越嚴重。遇到這樣的年份,生産上采取的防治措施必須相應的提早,以免釀成後患。
果園中春季看雨防病,是根據病原真菌的生理特性得出的經驗。了解這一點,在果樹生産實踐中,便可根據氣候條件采取相對的措施。在春季相對較幹旱的年份和地區,果園開始集中防病的時間多在5月中、下旬;但在春季降雨偏早、偏大的年份和地區,這個時間可以提前到4月的下旬,甚至4月的上、中旬。春季是果園防病的關鍵時期,措施适時與否,對果園影響甚大,生産中不可不慎。
三、果園真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我們從果樹病害流行的三大要素入手探讨果樹真菌性病害的防治問題,就不難發現,自然界存在大量的病原菌,我們根本無法将它們滅絕,隻能通過清園降低菌源。現行的防治方法大多數立足于秋冬或早春清掃落葉,摘除僵果,刮樹皮等集中燒毀或深埋,春季噴布石硫合劑,生長期摘除病葉病果病梢等清園,通過鏟除越冬越夏的菌源,降低發病指數,減輕病害的發生。
病害的發生與樹體的抗性密切相關,這既與品種有關,也與樹勢有關。樹體的抗性強,則病菌的緻病力強就弱;反之,樹體的抗性弱,則病菌的緻病力就強。
目前栽培作物中,許多優質高産品種大都是都是感病或中抗品種(寄主),選育抗性品種還是一個任重道遠的課題。
但在實際生産中,我們首先可以因地制宜,加強土肥水管理,如重施有機肥,增施生物肥,配合适量化肥,輔助水分管理,果園行間覆草或生草等,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的利用率――壯根。
其次,通過合理的整形修剪,保持果園通風透光,提高樹體的光合效能――健葉,培養健壯的樹勢。另外,适時疏花疏果,合理負載――減負,通過增強樹勢,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減輕病害的發生。在病菌侵染前,還可以通過果實套袋預防病菌的侵染和發生。
我們經常強調“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但過于依賴通過大肥大水提高産量的果園,稍有不慎,常常因此導緻樹體徒長,果園密閉,通風透光不良,最終出現果園病害流行和減産,甚至絕收。
歸根結底,果園真菌性病害暴發與降雨多少和濕度大小密切相關。所以,有人總結為“都是雨多惹的禍”,此話一點不假。
我們知道,病菌要危害果樹,首先是病菌的孢子在适宜的條件下萌發,然後開始通過風雨傳播,接觸到寄主,并從寄主的氣孔或傷口等處入侵,吸收果樹的營養物質,營寄生生活,從而引起果樹的生理機能紊亂,不能正常生長發育,導緻果園經濟上的損失。
而病菌的萌發、傳播和入侵,沒有水的參與是不行的。所以防治病害,清園消滅菌源十分關鍵,提高樹體抗性是基礎,其次是早期預防工作。
我們使用的殺菌劑中有一種就是保護性殺菌劑,它的原理就是用水稀釋藥劑,并均勻地噴霧到作物的表面,從而形成一層緻密的藥膜,這個藥膜透氣透光也透水,但能有效殺死接觸到它的病菌,達到保護作物不受病菌危害之目的。
這類殺菌劑如普德金、金納海、噴富露、保加新、大生M-45、品潤、撲海因、大生富、波爾多液等。在使用保護性殺菌劑的過程中,要注意它的持效期,因為幾乎所有保護性殺菌劑的持效期為7~10天,最長也不過20多天(如波爾多液),所以要定期噴藥保護,防止病菌乘機入侵。
對于已經染病的果樹,我們可以選用治療性殺菌劑,通過其内吸傳導作用殺死已經入侵的病菌,控制病斑的擴展和蔓延。這類殺菌劑如麗緻、金力士、穩殲菌、多菌靈、甲基托布津、好力克、福星、世高、劍力通、信生等。但此類殺菌劑的持效期一般5~7天,最長不過10天左右。
一旦出現病斑,往往需要連續防治2~3次。衆所周知,蘋果的早期落葉病、炭疽病和輪紋病,梨的黑星病,葡萄的霜黴病等春季以傳播、侵染寄主為主,然後在寄主的果實或葉片或主幹内等處潛伏下來,中後期才發病顯現病狀。
目前果園發生的絕大多數侵染性病害,如果前期侵染成功,中後期還會重複侵染,即多病程病害。早期預防不及時,勢必會給後期防治帶來困難。
由此可見,蘋果、梨、葡萄的果樹花後到幼果期重點使用保護性殺菌劑定期預防,進入6月份适當噴布具内吸作用的治療性殺菌劑追殺已經侵入的病菌。
夏秋季多雨時,則需要繼續噴布保護性殺菌劑防止病菌的再次入侵。出現病情,還可使用治療性殺菌劑予以治療。必要時兩者交替使用,或選用保護兼治療的殺菌劑,可以充分發揮防治效果。保護兼治療的殺菌劑多為保護性殺菌劑和治療性殺菌劑的複配藥劑,如鴿哈、仙生、抑快淨、殺毒礬、克露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我國北方果農在果樹病害化學防治的過程中,添加優質葉面肥,藥肥雙效,不但大大減輕病情,而且降低了防治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