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居住區主要在貴州、湖南和廣西的交界處,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在老撾亦有分布,叫“康族”。
侗族地區地處雲貴高原的東端。境内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500米至1000米之間。北部屬武陵山脈和苗嶺山脈支系,有渠水、潕陽河、清水江流經其間,彙合成沅江注入洞庭湖後流入長江。南部有苗嶺山脈,都柳江與浔江流經其間,注入柳江後彙入珠江。境内青山疊嶂,碧水萦回,既有激流險灘,又有清溪幽谷;既有高山峻嶺,也有低丘平壩。土壤肥沃,平川及“洞天”盆地星羅棋布,小者數百畝,大者上萬畝。終年氣候溫暖,霜期短,年均氣溫在攝氏15℃左右,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良好的自然條件,适宜于農、林、畜牧業的發展,為侗族人民開發山區,發展經濟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侗族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農林生産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種植水稻已有悠久的曆史。侗族地區的萬山叢嶺中夾雜着許多當地稱為“壩子”的盆地。其中天柱縣的天柱大壩、高釀大壩,榕江縣的車江大壩,黎平縣的中潮大壩,錦屏縣的敦寨大壩,是侗族地區著名的大壩,稻田面積均在萬畝以上,被譽為“侗鄉糧倉”。除了壩田外,侗族還在山谷溪流的兩旁開辟良田。有的地方梯田繞嶺,直上雲天。黎平、從江、通道、三江、龍勝等地均盛産糯稻,素有“糯谷之鄉”的美稱,其中黎平的“香糯”為糯中珍品。除水稻外,還有小麥、小米、紅薯、玉米、土豆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主要有煙葉、油菜、大豆、辣椒等。
侗族風雨橋
侗族聚居的地方有各種各樣的橋。最有特色的是“風雨橋”,是因橋上建有遮蔽風雨的橋屋而得名。著名的三江程陽風雨橋上建有5座多角寶塔形樓亭,通道兩側有欄杆。整個橋梁構造沒有用一枚鐵釘,隻在柱子上鑿穿孔眼,以榫銜接,十分堅固,已被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
服飾侗族人的服裝多用自制的“侗布”制成,色調以青、藍、白、紫為主。邊遠山區的男子多穿右衽無領的短衣,包大頭巾,有的頭留頂發。婦女裝束各地稍有差異,上身有大襟無領無扣上衣,也有的衣長至膝,下穿百褶裙或管褲,多束腰帶、綁裹腿,衣襟、衣滾等處繡有花紋。婦女多梳盤發包頭,喜愛佩戴銀等飾品。
節日盛裝侗族姑娘
飲食侗族飲食沒什麼禁忌,品種豐富,侗家菜腌制食品特别多,包括各種腌酸菜、腌肉、腌魚。另有獨特的米酒,口味不兇,但據說喝多了容易摔跟頭。米酒多由當地産糯米或玉米釀造,度數不是特别高,但經常混合蜂蜜、冰糖等,口感甜,容易喝多、喝醉上頭。喝醉後容易快速入睡,長時間不醒。目前西南省份的大城市,如貴州,開有一些侗家菜館。
節日侗族人的節日各地不同,主要有以下幾個:
- 架橋節man ja jiu:農曆二月初二
- 花炮節man peu hua:農曆三月初三
- 淨牛節man ap surn:農曆四月八日
- 端午節jan duon wu:農曆五月五日
- 鬥牛節man gue dao:農曆六月初六
- 吃新節jan qou mhay:農曆七月十五日
- 盟款節man qap kuon:農曆八月八日
- 重陽節man cong yang:農曆九月初九
- 新婚節:十月的第一個卯日,常有數十對男女青年在這一天成婚,貴州省劍河縣的小廣、化敖等地還保留着這個風俗。
- 春節man nyin:農曆臘月卅日和正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