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山東省社科聯7樓報告廳,諸葛憶兵做客齊魯大講壇,為壇友帶來精彩講座《“此情無計可消除”——李清照及其詞作》。
諸葛憶兵認為,唐詩宋詞中女作家地位有所不同。唐朝難尋能與李白杜甫等人媲美的女詩人,宋代卻頻頻出現優秀女詞人,李清照更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第一才女。
為什麼年代相近的兩大古朝,為何出現如此大的差異?諸葛憶兵指出,這與宋詞濃厚的女性文學特征有關。正所謂“詩言志,詞言情”,宋詞多寫男女情感,其中柔婉低約的審美特征和古代女子的群體特征相合——她們敏感心細;雖然沒有唐詩中征戰沙場的豪情壯志、仕途中的升遷貶谪,但她們有對生活細膩的觀察體驗。“古代女子不适合寫詩,但适合寫詞”,是諸葛憶兵對其間差異的總結。
自少年便有詩名
作為“宋代四大才女”之二的李清照、朱淑貞,均可謂“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李清照的年少成名,與她的天賦分不開。蘇轼門下四大學士之一張耒作《浯溪中興頌》,李清照當即寫出《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在初涉世事的年紀便能縱橫評議家國大事與曆史興衰,可見其才華過人之處。
父親是蘇轼門下的進士,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宗族親戚遍布官場,出生于文學世家的李清照,在耳濡目染中擁有了深厚的文化積澱。然而除了深厚的家學淵源,才女的成長離不開自由的家庭環境。一首《如夢令》便可窺見。“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争渡,争渡,驚起一灘鷗鹭”。朗讀畢,諸葛憶兵打趣道:“試問現在有多少家長,允許十一二歲的女兒在外遊玩到‘沉醉不知歸路’的程度?” 李清照無憂無慮玩樂的背後,是穩定的社會時局,是寬松的家庭氛圍。
琴瑟和弦
諸葛憶兵提出“幸福的婚姻生活保證了李清照性格的持續健康發展”,保證了其優秀作品的創作。縱觀古代,女子婚姻大多不幸福,在婚姻後受到冷落和束縛,遑論品詩作詞,可謂是“婚姻即墳墓”。但李清照和趙明誠這對才子佳人,卻是門當戶對,羨煞旁人。
李清照是章丘人,趙明誠亦是山東人,地域相同讓他們的生活習慣高度一緻,年齡相當的他們愛好也有相似之處。婚後二人感情和睦,以收集金石字畫為樂。當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受新舊黨争波及、一家被迫搬離京城時,趙明誠選擇站在妻子這邊,不惜與父親趙挺之的政治立場相悖。這般舉動,讓獨自留在京城的李清照不至于過分孤苦伶仃。當趙挺之在與蔡京的政治鬥争中落敗時,趙明誠被罷官至山東青州,夫婦二人卻自得其樂,享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樂趣。
從十八歲結婚到不惑之年,其間二三十年,李清照與趙明誠的感情穩固而和睦。即便其中偶有分離,也仍專一的思念着對方——“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坎坷南渡
幸福的婚姻讓李清照區别于其他優秀女詞人,而南渡後的艱辛經曆更是空前絕後。“她遭遇了國破家亡、背井離鄉、丈夫去世。”諸葛憶兵介紹道。
金兵入侵以後,趙明誠以母親病危為由,離開北方,逃至南方。隻身一人留在青州的李清照,在發生西兵叛亂後,決定帶着金石字畫南渡尋找趙明誠。夫妻二人在建康重聚後不久,趙明誠被再次罷官,此時二人決心南下隐居。不料南下途中趙明誠官複原職,需北上面聖,又隻得留李清照一人往南。
這幾次分别竟隻是悲痛的開始,可謂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将息。”趙明誠的病逝是壓垮李清照的最後一根稻草,之後李清照重病一場,病後還要為坊間有關趙明誠的不當傳言四處奔波。幾經輾轉,金石字畫流失不少。而李清照接下來的第二次婚姻,隻維持了一百天,期間更是苦不堪言。晚年的她隻能靠教女子讀書養活自己,“僅存的一小部分古董,是她思念趙明誠和年少生活的情感寄托,”諸葛憶兵感歎道。
本次大講壇一如既往地受壇友歡迎,甚至有壇友不辭辛苦,早起坐車從鄒平來到濟南。一位鄒平一中的初中曆史老師表示,諸葛憶兵的生動講述,讓她對南宋社會背景有了更詳細的了解,更能夠幫助她補充專業知識、有利于曆史課上的生動教學。“齊魯大講壇這樣的公益講座真是太好了!”她興奮地說道,大講壇對教師來說是從權威專家處汲取知識的正規途徑,對學生而言也是拓展知識面的好方法,應該多讓這樣的好講座進入到校園。
諸葛憶兵,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詞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副會長。出版《宋代文史考論》《範仲淹研究》《多維視野下的宋代文學》等專著多部。
齊魯大講壇由山東省社科聯、山東大學、齊魯晚報、山東博物館聯合主辦,以“搭建思想平台、共享精神财富”為宗旨,每期邀請一位嘉賓擔任主講。大講壇堅持公益性原則,面向公衆免費開放。
文/山東大學 校園記者 劉奕娴
攝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左慶 編輯 實習生 王章傑
本文内容由壹點号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