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108位好漢是天上星宿轉世,來世間本該有一番作為,即使打不過朝廷的正規大軍,也該拼個魚死網破,如此才不失好漢們的英雄氣魄,然而衆好漢們的結局卻令人惋惜不已。
梁山好漢們最終還是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成為腐朽朝廷手中的一把利刃,被派去征讨遼國、方臘等勢力,結果導緻衆好漢們在此過程中死傷無數,梁山勢力也分崩離析。
其實,好漢們的結局以悲劇收尾是命中注定的,尤其是在宋江成為梁山的首領後。梁山前中期在宋江的帶領下,的确開始走上巅峰,可發展到後期,宋江卻毫不掩飾地表露出自己渴望接受朝廷招安的心。
而這也為好漢們的悲慘結局埋下伏筆,況且施耐庵在取名時,或許就已經悄悄透露出宋江是“朝廷内奸”,畢竟宋江這個名字的諧音是“宋将”,寓意是宋朝的将領,從這個名字就可看出,宋江從始至終都是忠于朝廷的。
宋江無奈上梁山宋江的身份本是一個小小的押司,不管這個職位如何低微也算是吃朝廷俸祿的人,而在一開始,宋江就選擇了包庇劫走生辰綱的晁蓋、吳用等人,這明顯與他忠義的名聲不符,可以說宋江私放晁蓋完全違背了他為人處世的原則。
那宋江為何還要這樣做呢?估計是為了提升名望,在私放晁蓋之前,宋江的名字也就在山東、河北一帶有人知道,而随着晁蓋等人占據梁山并且将梁山的名号發揚出去,宋江“講義氣”的好名聲也随之擴散開來,這也是他日後成為梁山之主的最大依仗。
而在私放晁蓋等人之後,宋江也沒有放棄押司的身份上梁山,真正迫使宋江辭去押司職位的原因,是晁蓋等人上了梁山之後,給宋江送來一封感謝信以及不少金子,好巧不巧,這件事被宋江那個不守婦道的小妾閻婆惜知道了,而且她還用這封信來威脅宋江。
宋江暴怒之下,一時“失手”将閻婆惜送上了西天,自知犯下了大錯,成為朝廷的緝捕對象,宋江仍舊沒有選擇上梁山投奔晁蓋,而是選擇逃亡,途中也曾在清風寨暫時落腳。
當然,宋江也不是沒有想過去梁山,但在半路上卻得知父親病逝的噩耗,隻能回家奔喪,但他沒想到這是個假消息,結果宋江被抓并判罰發配并州。
在宋江被押解至并州的途中,梁山好漢們曾下山救他,但宋江的選擇是去并州完成刑罰,可見此時宋江仍不想上梁山,而真正令他不得不上梁山的原因是醉酒寫下了兩首“反詩”,朝廷判處他死罪,實在沒有活路了才不得已上了梁山。
反對招安的好漢梁山在晁蓋時期奉行的發展路線是劫富濟貧,收攏人才的方式也比較粗犷,與一般匪寇沒有什麼不同,而宋江上梁山坐上第一把交椅後,他立即改變了這種發展思路,讓梁山扛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在招賢納士上也更加重視好漢的質量,比如關勝、董平這樣的武将。
随着聚齊108将以及到處“劫富”,梁山實力愈加強盛,而宋江看着自己親手打造出來的強大勢力,他心中愈發渴望獲得朝廷的認可,于是在重陽節的時候,宋江便借着慶祝節日的名頭,召集梁山衆好漢們回來參加聚會,他的目的就是試探衆人對招安的想法。
于是在宴會上,宋江作詩一首來試探衆好漢:
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梁山好漢中的大多數人都與朝廷有不共戴天之仇,他們自然強烈反對接受招安,比如武松就搶先開口拒絕招安,說招安會冷了兄弟們的心,而李逵也大怒掀了桌子,大叫着“招甚鳥安!”。
宋江見衆人都反對自己,一時間面子上有些過不去,不過他沒有對有着二龍山背景的武松下手,而是表示要将李逵推出去砍頭,為何宋江對待兩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呢?因為李逵是宋江的忠實小弟,什麼髒活、累活都讓他幹,妥妥的工具人一個,其結局更是被宋江一杯毒酒害了性命。
可此時有大佬說話了,如果接受招安的話,還不如散夥各尋出路,這個敢提出散夥的大佬就是魯智深,原本魯智深就是二龍山的首領,率領二龍山衆人加入梁山之後,算是與梁山成了合夥人。
宋江也不願形勢大好的梁山至此分崩離析,隻能好言安慰衆好漢,說他這樣做是為了兄弟們的前途命運,衆人見他将姿态放得很低,也就不再說話,而宋江的這次試探雖然失敗了,但他依舊在推行接受招安的政策,而且最後還真讓他辦成了招安這件事。
為何說宋江是“内奸”宋江一意孤行接受朝廷的招安之後,梁山很快便被朝廷放在戰鬥的最前線,在平遼、征田虎、王慶等多次戰役中,梁山好漢們一個個都很神勇,并且都在戰場上活了下來,而到了征方臘的時候,兄弟們的運氣就沒有那麼好了,102位好漢參戰,結果僅戰死的就高達59人。
魯智深聽潮圓寂、武松斷臂出家、林沖癱瘓……昔日風姿卓越的好漢們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人感到惋惜,而宋江則獲得個朝廷封賞的“楚州安撫使”職位,不過,朝廷從來沒有打算放過宋江,于是賜他一杯毒酒了事,也不知此時宋江心中是否後悔。
不管宋江臨終前有沒有後悔,他的做法實在令人不齒,不然也不會有人說,他一直以來都是朝廷的内奸,不僅是從名字的諧音“宋将”可以看出,從他不顧反對,鐵了心要接受招安也可以看出來。
有人說宋江接受招安是為兄弟們着想,以梁山的實力根本不足以與朝廷大軍對抗,此舉隻不過是順勢而為,但以當時梁山表現出來的實力而言,朝廷想要剿滅梁山并非易事,拼死一搏未嘗不能打拼出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不管怎麼說,梁山好漢們的悲慘結局,宋江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畢竟他坐梁山第一把交椅,梁山的發展方向由他掌控,宋江将他忠于朝廷、效忠皇帝的腐朽思想帶到梁山,最終的結果隻能是帶領将衆好漢們走向一條不歸路。
結語
以施耐庵寫書的本意來看,梁山起兵反抗朝廷的結局注定是個悲劇,即使沒有宋江帶領梁山接受招安,成為朝廷手中的利刃,最終也會在與朝廷的對抗中被消滅,不同的是,被消滅的過程會更加壯烈一些而已,所以将一切過錯都安排在宋江身上,似乎也有些太過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