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兒子的第一個生日起到他初中畢業,每年我都會送他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套精裝的圖書。從《十萬個為什麼》(《世界童話名著》、《兒童百科全書》到《一千零—夜》、《水浒傳》、《西遊記》、《三國演義》,期望一本好書伴他成長,期望他能夠從書中尋找到自己的快樂。
兒子小的時候是很愛讀書的。這也使得我有些洋洋自得,暗自歡喜。自己絞盡腦汁,費盡心機,精心設計的“讀書計劃”還是蠻有成效的,希望兒子能夠多讀書、讀好書的功夫沒有白費。
然而二十幾年過去了,卻發現兒子并不在意我送他的那些禮物,大學畢業後特别是工作以後的他幾乎從不讀書,這令我有些失落。靜下心來,才發現我的想法可能有些過時了。就像朋友說得那樣,讀書,是咱們那代人的事情,現在有了網絡誰還讀書!
衆所周知,書籍被稱為精神食糧,現在讀書漸漸被網絡取代,可以在網上讀,可以在網上寫。有了網絡,當今社會真正讀書的人的确不多了,而青年人更是被網絡“套牢”。不可否認,網絡也是本開卷有益的書,也是一種閱讀。
難道網絡閱讀和開卷讀書真的有異曲同工之妙?“養心莫如靜心,靜心莫如讀書。”網絡閱讀和用眼睛看書,最大的不同就是靜心。開卷之時,可以靜靜地讀,可以反複品味。而在網絡中讀書,有幾人真的能做到“靜心”呢。也許這就是我感受到的網絡時代讀書的困惑吧。
有調查說,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花在網上的時間、精力、金錢,遠遠超過花在讀書上的。他們平均的上網費用是他們購書費用的 4 倍多,一年用于買書的錢不足50元。網絡占據了他們大量的時間,以至無暇讀書,但60%以上的學生,上網隻是為了聊天、遊戲、消磨時光。的确,網絡不僅改變了社會,也改變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畢竟不是“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時代了。
年輕人不喜歡讀書,不是因為時間被網絡占據消耗,而在于不懂得“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在于缺少明确的讀書目标。讀書何用?中學時代,讀書就是為了考大學;大學期間,讀書為了找份好工作;工作以後,讀書為了職稱和位子。我想說,如今的孩子不讀書,絕不是網絡的錯。
我想說,孩子,讀書吧!讀書就是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