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守護人#
導讀:正月二十五填倉節,民俗講究“2吃3做3忌”,遵循傳統,年年有餘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正月就剩下一周的時間了,正月作為我們華夏民族農曆年的第一個月,包含了許多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民俗。但是,随着時間的發展,很多的傳統節日開始被大家所淡忘,以至于提起正月裡的節日,大家能想到的就隻剩下春節和元宵節了!
正月二十五看似是一個普通的日子,實則是我們華夏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填倉節”,填倉節也叫作天倉節,聽長輩們講填倉節是倉王爺的生日,所以這一天的祭祀活動和民俗活動都是圍繞着倉王爺展開的,人們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能夠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吃喝不愁!那麼,填倉節又有哪些有趣的民俗活動呢?正月二十五填倉節,民俗講究“2吃3做3忌”,遵循傳統,年年有餘!
填倉節“2吃”
吃小米飯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在以前人們的主要糧食作物就是谷子,因此在填倉節這天的時候,大家都有吃小米飯的習俗。這裡的小米飯可不是我們喝的小米粥,而是熬得粘稠的小米幹飯。小米幹飯是很多老人的最愛,做起來省事,吃起來也容易消化,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懷舊,在曾經缺吃少穿的年代小米飯就是最好吃的美食了!
吃雜糧面
除了小米幹飯,在填倉節這一天還有吃雜糧面的習俗,雜糧面顧名思義就是用綠豆、黃豆、高粱等粗糧做出來的面條,再搭配上一些幹菜煮着吃!雜糧面在很多地方也叫作“憶苦飯”,填倉節吃雜糧面是提醒我們,糧食來之不易,節約糧食,憶苦思甜!
填倉節“3做”
添置米面
在以前的時候,每當到了填倉節這一天,大家都會把家裡的糧倉裝的滿滿的,美其名曰“填倉”,聽老人們講隻有填滿倉,新的一年才會吃喝不愁!随着時代的變化,糧倉已經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所以大家在填倉節可以選擇添置一些米面!
打囤子
填倉節的時候,在很多地方還有打囤子的民俗,打囤子就是在地上畫上一個大圈,這個大圈代表的就是糧倉,然後在裡邊撒上一些糧食,以此祈求在新的一年裡能夠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捏面人
在一些地方還有填倉節捏面人的習俗,長輩們通常被會根據家裡人的屬相捏出小動物形狀,然後按照習俗放置在不同的位置,祈求新的一年裡家人都能夠平平安安!
填倉節“3忌”
忌賣糧
在以前人們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大家都會把家裡的糧食賣一些補貼家用,但是在填倉節這一天賣糧是不吉利的,聽老人講,填倉就是要往家裡拿糧食,如果在這一天賣糧食,家裡的日子就會越過越窮!
忌空肚子
填倉節這一天的時候,除了家裡的糧食要裝滿之外,我們還要吃的飽飽的,因為如果在這一天空腹就說明家裡的糧食儲備不足,也是不吉利的事情!
忌大魚大肉
填倉節的時候,長輩們都會選擇吃一些粗茶淡飯,而不是大魚大肉,因為在他們看來吃飽就好。如果在這一天吃大魚大肉,也是對倉王爺的不尊重,會招緻麻煩。其實,這也是祖先們在提醒我們,憶苦思甜,珍惜糧食!
正月二十五填倉節,民俗講究“2吃3做3忌”,遵循傳統,年年有餘!朋友們,你們哪裡有正月二十五過填倉節的習俗嗎?歡迎留言分享你們那裡的民俗故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