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秘密
擴展功能、信号強度、穿牆能力和穩定性是考量路由器最核心的幾大考點,而決定這幾項成績的硬件部分則隐藏在路由器的内部,唯有将其拆開才能一窺真容。
簡單來說,無線路由器内部主要由PCB闆、主控芯片(ARM架構處理器)、無線基帶+射頻芯片、交換機芯片(有些主控芯片會整合基帶、射頻或交換機芯片)、内存和閃存等芯片組成。其中,主控芯片決定一款路由器Wi-Fi信号的傳輸質量、強度以及覆蓋範圍,因此也是最最關鍵的存在。而閃存芯片則用于安裝操作系統,智能路由之所以智能的原因,就是配備了高主頻的主控芯片,以及可安裝更複雜智能系統,擁有足夠大空間的閃存芯片。
擴展閱讀
目前路由器主控芯片主要以Broadcom、Atheros、Marvell和Ralink四大品牌為主。其中Broadcom和Atheros是最主要的芯片提供商。
比如極路由就搭載了高通旗下的Atheros AR9331主控芯片,擁有400MHz以上的主頻,而64MB的内存與16MB(安裝操作系統)+8GB的緩存芯片組合,在百元路由器中可謂豪華的配置了。拿TP-LINK同價位的TL-WR841N路由器為例,其僅内置32MB的内存和8MB的閃存,如此就能看出智能路由和傳統路由之間的硬件差異了吧?當然,很多很高端傳統路由器的配置比極路由還要高,隻是沒有體現出“智能”的特性而已,理論上隻要芯片主頻足夠高,閃存足夠大,都有機會刷入智能的操作系統。
圖1 極路由内部芯片結構
圖2 高端路由器内部芯片的複雜度不遜于平闆電腦,圖為思科Linksys EA6700
由于我們不可能拆開看每款路由器的芯片,因此在選購時隻能通過标注的參數來判斷它的性能強弱。比如網絡标準(802.11n還是802.11ac)、無線傳輸率(150M~1750M)、單頻/雙頻(2.4GHz和5GHz)等參數。隻是,我們還需掌握從需求出發挑選最适合自己的那款産品。
天線的真實作用
很多路由器都配有1根或是多根天線(MIMO,多天線傳輸技術),而用戶也青睐選擇配備更多天線的産品。實際上,MIMO技術的本意是通過天線彌補54M傳輸速度所遇到的瓶頸,提升穩定性和方向性。天線的數量,主要以反映無線傳輸速率為主,提升信号強度為輔,而信号的強弱和穿牆能力則體現在射頻芯片的發射功率上。因此,盲目地輕信3天線的路由器穿牆能力一定優于1天線的産品的觀念,應該到了轉變的時候了。總之,天線有比沒有強,但多卻不一定比少強。
圖3 路由器的天線通常可以拆卸和更換
需求是第一優先級
誰都喜歡性能更強的産品,但并非誰都是高富帥,從需求出發選擇最适合自己的平價産品才是理性消費的表現。比如,如果你購買無線路由器僅僅是為了提供筆記本、平闆和智能手機的無線聯網能力,在100平米以内的房屋裡,100元左右的802.11n 300M無線路由器就足夠了。那麼,802.11ac以及其所帶來的600M以上無線傳輸率的優勢到底體現在哪裡呢?
首先,想享受802.11ac的極速體驗,你的上網設備也必須支持這一标準,比如HTC One和三星Galaxy S4等最新手機旗艦和少數高端筆記本。此外,你喜歡利用局域網,在多款設備之間無線傳輸文件,或是無線播放局域網内存儲設備中的1080P視頻,嘗鮮時下流行的無線顯示功能。總之,目前隻有多款Wi-Fi設備之間視頻流和數據流的傳輸才能發揮802.11ac的優勢,如果你沒有相關的需求,那額外多花至少300元的開銷顯然是不明智的。
圖4 局域網内的Wi-Fi直連等無線傳輸,才能體現出更高傳輸速率路由器的優勢
要不要智能路由器
回歸主題,智能路由器和傳統路由器,我們到底應該選擇哪一類?通過前文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智能路由器所謂的很多賣點傳統路由器也能實現,隻是操作和設置的步驟會相對複雜一些。此外,互聯網企業最擅長的就是以極緻的性價比沖擊市場,因此智能路由器的價格往往要比我們想象的更低。
但是,智能路由器現在終歸是新興産品,包括小米、果殼、百度在内的首批智能路由器所面向的都是發燒或準專業用戶,并非智能路由“理應面對”的菜鳥級用戶。可見這類産品距離完美,或是說100%穩定還有一段距離。如果你喜歡折騰,嘗鮮更多好玩的事物,那智能路由器絕對是性價比的體現。但如果你追求穩定,還是等發燒友找出所有的Bug,廠商推出正式版之後再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