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在武漢說普通話隻是少數人,大部分還是江南的大學生。
2019年的今天,在武漢說方言的已成了少數,無論武昌還是黃陂,到處能聽見普通話。
方言,在台灣被納入“母語”系列裡,母語即媽媽說的語言。
我覺得這種稱呼非常好,一個人最開始講的話确實都從母親那裡學來,也終生不會忘記。
方言這種說法地域性太強,非常容易造成地域歧視和沖突。
比如按方言的說法,黃陂人就應該說黃陂話,黃陂的土地上也應該以黃陂話為主,所以以前如果在黃陂聽見别人說漢腔很多人會覺得不舒服,會諷刺說人家是裝精。
但如果你用母語的思維來看待這件事就很正常,他媽媽說的是漢腔,他當然也可以說漢腔,這是曆史的傳承,和地域沒有關系,漢口可以說,黃陂也同樣可以說。
黃陂話是武漢5種方言之一。
語言其實是很很單純的,純粹是為了溝通的需要,本身不應該和地域,貧富扯上關系。
但由于過去特殊的城鄉的二元結構造成的城鄉差别,加上部分城裡人窮的隻能拿戶口說事,黃陂話過去是很受歧視的。
每個超過30歲的黃陂人應該都有體會。
不過,這一切俱往矣,這年頭看的是個人的本領,而不是你生在哪個地方就一定高級。
這幾年由于工作的關系,基本說的都是普通話,前幾天和幾個高中同學聚會,面對他們地道的黃陂話,突然發現自己的黃陂話隻是音調沒變,但很多俚語土詞都忘記的差不多了。
回家找到一本黃陂話小冊子,分享出來,大家一起來學習吧!
黃陂方言特點:
屬于鄂東楚語系統,主要特點有四個:
1、濁聲母清化。如L和N不分,年=連,南=蘭。
部分地區f和h相混(姚家集,塔兒,長堰,蔡家榨等鄉),如房=黃,肥=回;
2、韻母方面,如複韻母ei讀成齊齒i韻,如被bei黃陂話讀bi,歲sui黃陂讀xi;
3、聲調方面,去聲聲調值較高,其他調值較低,即黃陂話第四聲的音調會很高,如回去,黃陂話讀hui qi,(上黃陂地區讀fei qi)qi發音會很重;
4、詞彙方面,古詞語較豐富,和湘方言相類似;
黃陂方言差異。
黃陂方言也是由差異的,有“上黃陂”和“下黃陂”的不同。
所謂上下黃陂,即以李集,研子和木蘭山為分界,北部地區為“上黃陂”,南部地區為“下黃陂”
上黃陂黃陂話卷舌并加兒化,前川以南則很少卷舌和兒化。
與孝感相鄰的姚家山,泡桐,土廟以西的狹長地帶受孝感話影響,如娘讀羊,尿讀耀,且in、i、n相混,如煙yan讀因yin,建jian讀進jin.
古詞彙豐富的黃陂話。
有些黃陂詞彙我原來一直覺得很土,但其實它們是古語流傳下來的。
比如,摔倒跌倒,黃陂話說“達倒”,其實達就是古語“跶”。
下面是黃陂話和古語詞彙對照表:
黃陂方言的語法規律。
1、語句結構。
口語中有一種常用而獨特的語法方式,一般将賓語插入“不”的後面,比如:
普通話:我今天又看不成電影了。
黃陂口語:我今朝又看不電影成。
普通話:他跑不赢我。
黃陂口語:他跑不我赢。
普通話:天氣太熱了,熱的人吃不下飯。
黃陂口語:天道太月了,月得人吃不飯下。
2、名詞:
方位名詞多用“頭”子做後綴,如上頭,下頭,前頭,後頭等。
動詞,形容詞用作名詞時,也多用“頭”子做後綴,如想頭,苦頭,看頭,說頭等。
3、形容詞:
如轟轟神,吼吼神,都是非常有黃陂地方特色。普通話多用4個字,如熱熱乎乎,黃陂話則多是3個字,熱乎乎。
還有一種就是詞語後面加“了的”表修飾,如胖嘟了的,肉坨了的,熱乎了的。
4、虛詞。
地方性特别強的副詞“蠻,冇”基本取代了普通話中的“很,非常”等同功用的副詞。
5、助詞:
黃陂話最有特色的部分,也是很多人說黃陂話好玩的地方。
例如:
普通話:你吃了飯嗎?
黃陂話:你吃了飯嗎呢?
你試着用黃陂話讀一下,是吧,特别有意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