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百年前,江蘇省和安徽省是一家人,同屬江南省。清朝初期,清廷将江南省一分為二,形成了江蘇省和安徽省。
江蘇省和安徽省雖然已經分家,卻仍然保持着千絲萬縷的關系。如今,江蘇省有4個村民小組,位于安徽省;安徽省有1個行政村,位于江蘇省。兩者之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态。
是不是很神奇?
江蘇省的這4個村民小組,分别叫老姜組、泉水組、茆村組、新建組,隸屬于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石橋鎮(今星甸街道)石村。
石村是浦口區的一個邊貿小集鎮,與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的石楊鎮、香泉鎮交界,集市貿易比較繁榮,是江蘇省、安徽省農副産品交易的集散地,素有“小上海”之稱。石村全村有19個村民小組,其中老姜組、泉水組、茆村組、新建組這4個村民小組,地理位置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的石楊鎮境内,不與本村接壤,相當于脫離了“組織”。
老姜組、泉水組、茆村組、新建組總面積約7平方公裡,共有600餘人,村民要想到戶籍所在的石村或石橋鎮去辦事,都要從安徽境内穿過,“一不小心”就出省了。
仿佛為了平衡老姜組、泉水組、茆村組、新建組這4個村民小組600餘村民的心理,安徽省也有1個村子,位于江蘇省的地盤上。
安徽省的這個村子,叫大包村,隸屬于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石楊鎮。
石楊鎮地處安徽省東部,與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接壤,面積有164.8平方公裡,下轄1個居委會和12個行政村。其中,大包村的地理位置不與本村接壤,位于江蘇南京市浦口區石橋鎮雙山村的地盤上,被雙山村緊緊包圍。
于是,大包村的100多名村民,想到戶籍所在的石楊鎮或和縣辦事,也是要穿越過江蘇省。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石橋鎮與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石楊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态,是怎麼形成的呢?十多年前,南京《金陵晚報》記者采訪當時的石村黨支書吳開林時,吳開林說:“聽老人們說,在建國前後就已經是這樣的了。”
原來,土地改革時,為了生意的需要,江蘇商人就在安徽境内買了一塊地,行政上則與人一起同歸江蘇省管轄,同樣安徽商人也在江蘇境内買了一塊地,行政上也與人一起同歸安徽省管轄。幾十年過去了,這些狀況一直沒有改變,演變成了兩塊奇特的“飛地”。
這兩塊“飛地”的現狀如何呢?
老姜組、泉水組、茆村組、新建組與石橋鎮相距較遠,約有6公裡路程。當年,這4個村民小組的村民出行,隻能走一條土路。後來,江蘇省經濟發展起來了,從石橋鎮修了一條寬敞的水泥路,通往老姜組、泉水組、茆村組、新建組。這條水泥路沿線的安徽省幾個村子,跟着“沾光”。
不僅如此,這條水泥路沿線的安徽省幾個村子,提前通上了水電,還都裝上了“025”南京區号的固定電話号碼。隻是,當他們遇到警情,撥打110電話時,往往是石橋鎮派出所接到電話。民警在接到電話時,已經知道這不是他們的管轄範圍,但還是迅速到場先受理報案,再移交給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石楊鎮派出所。
至于安徽省的“飛地”大包村,由于被江蘇省的村子包圍,使用了江蘇省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用當地村民的話來說,就是“坐江蘇的公交,上江蘇的學校,娶江蘇的媳婦”。現在,大包村的村民要麼在浦口區買房子,要麼将戶口遷到江蘇省,人口越來越少。
【參考資料:《石村》《大包村》《浦口警察常到安徽出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