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平
2022年伊始,想象中的現象級國劇并沒如約而至,但在整體穩健的新作裡,兩部話題劇卻受到超出預期的關注。一輛公交車裡的《開端》,以及一座燈塔下的《一閃一閃亮星星》,“循環”在各自時空裡的執念、正義、守護、情愫,讓這兩種“無限流”嘗試,勾畫出國劇市場開年的意外之喜。
盡管是相似的高概念路徑,但簡單将兩部劇的關注度歸結到一種創作取向裡,并用“無限流黑馬”加以統攝,并不夠嚴謹。相比《開端》的社會向創作野心,《一閃一閃亮星星》是非常明确的情感向創作,取小也取巧。該劇講述了一段綿密細膩的校園青春悸動,舉重若輕地刻畫了張萬森和林北星跨越十年時空的守護與拯救,這份“雙向奔赴”牽動着許多觀衆的心思。“無限流”固然搶眼,但塑就這個故事的細膩情感叙事才是更令人動容之處,這或許是類型劇本身的成功。如劇中彈幕裡的閑散一筆:“我們的國産青春校園劇,好久不見。”
對于青春校園題材的劇作,我們足夠熟稔,也足夠苛刻。成長是永恒的母題,但同題書寫的難度也顯見。回想起來,近些年,以校園和青春之名的國産劇層出疊見,但相當一部分的作品隻是豐富了偶像劇版圖裡曾一度強勢的“瑪麗蘇”“傑克蘇”叙事——貪戀作為“感受”的青春,卻很少觸及作為“過程”的青春,令人豔羨的美好隻與劇情裡的男男女女有關,與絕大多數的普通人無涉。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正是《一閃一閃亮星星》的難得之處。
這部劇給人的觀感,難免會讓人想起2019年的熱播劇《想見你》裡關于“尋找”的故事。它們都表現出了相當不俗的情感厚度,但《一閃一閃亮星星》的故事似乎更接近我們對于校園青春叙事的想象。劇中,高中畢業時意外墜塔的張萬森,這個名字重新出現在十年後林北星的生活裡,看似沒有關聯的兩個人,卻因為舊時短信觸發的時空循環被牽動在一起。在不斷的重回裡,林北星重新認識了張萬森,也在這一過程裡重新認識了自己,來自張萬森的守護和陪伴成長一并被看見。為了阻止墜塔意外的發生,林北星不斷進入循環試圖改變這個結果。
就在這樣一個雙向奔赴的故事裡,觀衆得以看到青春之所以美好和殘酷的不同面向:它讓人念念不忘,卻總有角落被人遺忘;它讓人不留遺憾,卻總有執念再難彌補;它讓人不斷靠近,卻總是錯肩而行。如同故事裡張萬森和林北星的結局,是帶着妥協和折中意味的圓滿——當林北星意識到說出“喜歡”就是結束循環的密碼,每一次“重回”都是張萬森的遺憾時刻,以及守護和陪伴的意義并不總是在此刻、此地時,這個故事才有了被重新書寫的可能。
導演在處理劇作傳達時也有極強的意識,準确地把握了青春校園劇能夠并且應當發力的突破口。僅從“人”的角度看,他們深谙“暗戀”作為線索貫穿這種類型劇的重要性,通過機制不令其輕易宣之于口(但凡出口就會結束循環),而這種情愫在不斷的雙向奔赴中又袒露無疑,由此拿捏着一種頗為微妙的平衡。對應勾勒出的角色人設也有辨識度,一來是“不奇觀”,沒有通過一系列标簽化的設計刻意強調主角的“萬能”;二來是“有推敲”,有意識地解構着偶像化、符号化的校園主角形象,為觀衆代入和共情角色提取相對大的情感公約數。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主角的演繹也可圈可點,張萬森的隐忍、克制,林北星的靈動、果敢,都是導演和演員共同成就的加分項。比起執着于“無限流”的穿越野心,《一閃一閃亮星星》更珍貴的是雙向守護的情感,四兩撥千斤地深描着關乎成長和青春的母題。
不過,相比令人眼前一亮的導演處理,本劇的編劇功力就顯得還有很多提升空間:一方面是形似神離的“無限流”設計,令本劇在類型劇的意義上并不徹底。如同“穿越”“循環”等一系列被簡單挪用的概念嵌入劇情之中,似乎是為豐滿青春叙事的骨血,但這樣的探索始終淺嘗辄止,遊走在奇幻、懸疑、愛情、校園等類型邊界中顯得頗為暧昧含混。“爛尾”的嫌疑也是有的,第一個完整循環之後的叙事設計欠力度,不免有重複拖沓之處,還有很大的提純空間。另一方面是劇作本身存在的結構性硬傷。幼時模糊的三言兩語,成為推進男女主角此後所有情感線索的關鍵,能為之堅定不移的守護,甚至付出超乎想象的代價,這樣的動力明顯是不足的。部分細節的落地也有懸浮之感,例如在林北星的生活線中,其在動物園的職場身份幾乎淪為一種架空的設計,功能性地服務于劇中所謂浪漫的巧合,盡管隻是輔助性的人物線索,但可見的跳脫總是不妥。
《一閃一閃亮星星》的黑馬之姿,讓不少人将其亮色歸結于“無限流”的魅力。這當然不無道理。故事主角如遊戲“刷副本”般穿越到各個異時空完成任務,時間循環和空間疊加成為構架“無限流”的基本要素。但從更廣泛的創作語境而言,“無限流”又不止于此,其意涵會趨于豐富、深邃許多,通常強調一個“包羅萬象”的文化價值系統,以延伸不同向度的現實主義觀照。所以,有“無限流”觀念的創作出現可能更早,以一種整體性的、高于現實時空的世界觀嵌入到各類創作之中,并生發出多樣的社會想象,電影《土撥鼠之日》《蝴蝶效應》《大逃殺》等都是早期“無限流”的代表之作。中國影視對此的跟進晚一些,這兩年才顯山露水,這其中不乏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創作影響,日韓的《彌留之國的愛麗絲》《鱿魚遊戲》等,中國台灣、香港的《想見你》《EU超時任務》等,都是烘托和培育上述審美氛圍的一些線索。
常談常新的“無限流”,理應如它自身的闡釋那樣,有“包羅萬象”的創作指向。可惜這些年“無限流”在全球的熱度高企,大量着墨于穿越和異時空設定的“無限流”劇作湧現,對接着多數觀衆對“無限流”的基本認識,自然帶來了極高的辨識度和傳播度,卻也一定程度上簡化了“無限流”的創作内涵——在多數創作者和觀衆的認知裡,但凡有“循環”皆屬“無限流”。
細究起來,《一閃一閃亮星星》的設計其實也無外乎上述情況:取了形似“無限流”的架構來組織叙事,強情節、快節奏的質感确實從中而來;不過,一條短信觸發的時空循環,這樣的高概念設計隻能讓觀衆新鮮片刻,《想見你》裡的磁帶、《九回時間旅行》裡的香、《W-兩個世界》裡的漫畫,各式各樣的循環觸發開關早已在流行影視文化裡屢見不鮮,時空破壁的戲劇張力也在一系列勉強算是“無限流”的創作裡得到觀衆的更多确認。鐵打的“無限流”,流水的劇,如果沒有更耐人尋味的立意被開掘出來,這樣的設計也隻能說略有巧思。
《一閃一閃亮星星》的所謂“新”,嚴格來說隻是蹭了“無限流”熱度的一種“穿越”設計,然而真正出彩的部分卻在别處,或許恰好是最“不新”的部分:往返于異時空中的愛與羁絆,不斷釋放着自身的戲劇濃度,男女主角之間頗為真摯的守望,借由“循環”精細了情感顆粒度,給了觀衆持續傾注的情緒黏性,相比前些年同類韓劇頗為炙手可熱的羅曼司路數,《一閃一閃亮星星》更表現出具有能動性的诠釋,細節紮實、情感落地、本土表達,給予觀衆十分真切的共情——這原本就是一出成色不錯的青春校園劇該有的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