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央視重磅推出,向經典緻敬的文化類節目《典籍裡的中國》,隆重介紹了《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了不起的科學巨匠。
央視《典籍裡的中國》宋應星穿越與科學家握手
東方的文藝複興巨匠明代嘉靖、萬曆兩朝,時值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歐洲的封建主義走向奔潰,資本主義正在崛起。這一時期,科學和技術都經曆了一次天翻地覆的大革命,是一次時代和曆史的大變革。這次西方的大變革,猶如一場大地震,在地球的東端也産生了回響。
中國的封建社會邁入明代中葉之後,進入發展後期,中國社會出現資本主義萌芽。這些情況,使得明代有了不同于前代的特點。《天工開物》及其作者宋應星就是處于這樣的曆史背景之下。有明一代,先後出現三位科學巨匠,他們分别是李時珍(1518-1592)、徐光啟(1562-1633)、宋應星(1587-1666)。他們三位中國人,與歐洲同時期的伽利略、維薩裡烏斯、阿格裡科拉,雖然地理上相距遙遠,卻是東西方遙相呼應。他們三位代表中國以自己方式參與了這場全球性的科技複興運動,并作出中國人的貢獻。
宋應星宋氏家族本不姓宋,祖上曾是力推”一條鞭法“的地方官
培育出宋應星這樣傑出人物的宋氏家族,籍貫是江西省南昌府奉新縣。據《宋氏宗譜》卷一記載,宋應星家族在元代以前,本姓熊。元明之際,熊德甫是南昌府豐城縣的一名驿站小吏,負責郵送官府文書之類的活計。熊德甫娶了當地一名宋氏女子為妻。後來,為避兵災,遂承妻姓。入明以後,宋家定居奉新縣宋埠鄉牌樓宋村。有一條河流叫潦水,流經村裡。自宋德甫以下的五代,宋家都靠經營農業、農副業生活,到了第八代宋景時起,經由科舉進入仕途。《明史》有宋景的本傳,宋景是宋應星的曾祖父。宋景是弘曆十八年的進士,曆任山東參政、南工部尚書等官職,生前積極推行過明代内閣首輔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從此,宋家成為奉新的名門望族,村中建有”三代尚書“石牌坊。到了父親宋國霖這一代,宋家聲名權勢已經今非昔比。宋家的衰落,為宋應星棄官從事實學,創造了客觀條件。
五次考取功名而不第,反思”四書五經“,終究認識到飽食終日不知糧米是儒者之恥
由于受家族仕風的影響,年輕時的宋應星抱定了走科舉取士的路子。宋應星拜當地學者鄧良知、舒日敬為師。宋應星不善于經營土地,而是集中精力考取功名。先後五次參加科舉。
萬曆四十三年 1615年 不第
萬曆四十七年 1619年 不第
天啟三年 1623年 不第
天啟七年 1627年 不第
崇祯四年 1631年 不第
參加完第五次科舉,有過”六上公車不知苦“的經曆,宋應星已經45歲,到了雙鬓見霜的年紀。環顧家徒四壁,這五次科舉像五記重重的鞭子,抽打着執迷中的宋應星。每次從家鄉江西到遙遠的北京去考試,從南到北沿途看到了閹黨魏忠賢掌權時官場的黑暗,官吏魚肉人民。也從自身經曆感受到讀書人埋頭”四書五經“缺乏實際知識,飽食終日不知糧米何來,身着絲綢不知蠶絲如何養育,這才是儒者之恥。
五次科舉,就是五次萬裡遠遊,宋應星放眼祖國大地,從南到北,足迹遍及京師、湖北、江西、安徽、江蘇、還到過山東、河南、河北、山西等北國。徹底與科舉決裂之後,宋應星變成了徹頭徹尾另外一個人,開始了一生中最為重大的轉折。
《天工開物》之外,宋應星還有其他著作
1634年,年逾古稀的宋應星決定此生不再參加科舉後,謀了一個本省袁州府分宜縣教谕,籍此來謀生,這是個不入流的九品以下文職下等官員。在清閑的本職工作之外,宋應星開始抓緊事件收集資料,從事《天工開物》的寫作,為全人類奉獻上一部科技精品力作。宋應星愛好廣泛,除聲名遠播的《天》之外,還相繼寫了《畫音歸正》(論音韻的書)、《原耗》(政經類雜文)、《野議》、《思憐詩》(個人詩集)、《栀言十種》、《談天》、《論氣》、《雜色文》、《春秋戎狄解》、《美利箋》等多部著作,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文學多個領域。
參與鎮壓農民起義,是其一生的污點
1642年,宋應星家鄉江西省南昌市奉新縣爆發了李肅十、李肅七領導的紅巾軍農民起義。居家的宋應星很快“投筆從戎”,與兵備道陳起龍一起殘酷鎮壓了這次起義,成為一生難以抹去的污點。之後,大明江山随着清兵快速南下而土崩瓦解。
宋應星誓不仕清,隐居山林,終老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