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後的105國道白雲段新增綠化面積約84萬平方米,結合周邊産業未來發展及居民訴求打造了23個重要綠化節點或口袋公園,并且強力推進水體治理,形成綠色、生态、活力的高品質生态空間。
■整治前,沿線消防通道、人行道、路邊等違章停車情況嚴重。
老舊國道蝶變十裡綠廊 白雲大道嬗變科創長廊
這是一條道路的新生,更是一片城區的涅槃。擁堵成患的105國道白雲段(白雲大道),被戲谑為“二手車之都”的沿線城區,這些舊日的印象正在被“刷新”。記者近日從白雲區了解到,該區鐵腕整治與精雕細琢兼施,推動105國道白雲段(白雲大道)從道路到景觀的全面改造提升,實現半小時通達全程,道路沿線蝶變十裡綠廊,周邊城區新生發展活力,新型産業勾勒發展宏圖,一步步延展出白雲大道科創走廊。
■新快報記者 李應華 李超朝
通訊員 雲 宣 石建華
鐵腕整治:破而後立重塑新白雲大道
105國道白雲段(白雲大道)交通擁堵混亂的問題由來已久,道路狹窄,路口繁多,紅綠燈密集,加之缺少人行道,迫使市民過街不得不冒險在車流中穿行。沿線存在的大量違建衍生出龐大的低端業态,物流場站導緻重型車輛來往頻密。該路段還因二手車市場衆多,被戲谑為“二手車之都”。上述種種嚴重阻礙了沿線鎮街的發展。
正因此,白雲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105國道白雲段(白雲大道)的快速化改造,投入大量人力精力物力協調并推動工程進展,使前4年進展緩慢的改造工程,自去年8月開始加速推進,到今年6月底就實現全線通車。
白雲區加強規劃管控,對全長11.6公裡道路沿線落實“保護合法、打擊違法”原則,采取清拆違建、整治“六亂”、打通交通黑點、“三線”下地等措施,為市民騰出公共綠化空間,共拆除違法建築35萬平方米。
整治前,沿線消防通道、人行道、路邊等違章停車情況嚴重,目前已清理了22公裡的消防通道,同時有序推進8個綠化停車場的建設以滿足市民停車需求。
原本猶如蜘蛛網橫亘空中的通信線纜,經過整治實現全部“下地”,遷改光纜路段長度1.55萬米,清理廢舊線纜約85噸,終還市民一片清朗天空。道路兩旁5塊約48畝丢荒棄耕、亂堆亂放甚至硬底化的違法占用耕地,經過高品質的複耕,如今栽種的農作物生機勃勃。
如此全面的整治,彰顯着白雲區的決心:推動105國道白雲段(白雲大道)實現還綠于民、還路于民、還景于城,以及沿線城市環境品質的脫胎換骨式提升,重塑一條新白雲大道。白雲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總工程師梁永志介紹,下一步将在105國道白雲段添置城市硬件設施,如風雨亭廊、公共衛生間、後勤小賣部等。同時也會增加遊樂設施,為附近居民提供一個好的休閑好去處。
交通解困:連接白雲南北的快速通道
今年6月底,随着永平隧道正式通車,105國道白雲段(白雲大道)的快速化改造工程也實現了主線全線貫通。 白雲區住房建設和交通局局長李碩銘介紹,工程把雙向6車道拓寬至8車道,建設5座跨線立交橋、1座隧道和9座人行天橋等,取消27個交通紅綠燈,修複路面25公裡。車輛由此暢行無阻,白雲區段通行時間由原來的不少于1.5小時縮短至30分鐘。白雲區在沿路設置了寬闊人行道,并在人行道外側綠地内設置22.3公裡慢行道,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它别具一格的橙色塗裝,色彩鮮豔亮麗讓人眼前一亮。
105國道白雲段(白雲大道)由此成為連接區域南北部的快速通道,為城市發展脈絡的向北延伸奠定基礎。白雲區已計劃沿路收儲4500畝土地。土地收儲後通過産業引入,進一步完善沿線區域的學校、醫院等公服配套,助力片區産業和功能升級。
“十四五”期間,白雲區将按照“五片協同、多核驅動”的空間布局,建設成為廣州最好、最強、最有活力的區之一。白雲大道是東部科創門戶的主軸線,白雲區将沿此道路進一步打造白雲大道科創走廊。由廣州民營科技園核心區、美麗健康産業園、永興生态科技谷組團、東平汽車小鎮構建“一廊一核多園”空間布局,以“科創 産業”為抓手,着力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發展壯大先進制造業,加快集聚現代服務業。以此意義來說,105國道白雲段(白雲大道)更是一條震蕩着強烈發展脈動的生命線。
景觀蝶變: 打造廣州北門戶景觀大道
自然資源局白雲區分局局長公曉莺介紹,白雲區從一開始就堅持規劃引領,高起點規劃、高标準建設,對标國内外優秀景觀大道,按“一段一風格,統一中有變化”原則,創新提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沿線風貌、營造呼吸空間的設計目标,聘請專業設計團隊充分調研沿線曆史文化和産業特色,挖掘城市内涵,形成技術、管控、風貌等統一要求,塑造符合廣州風貌的城市建築立面。同時,按照“現代科技—生态雅居—活力社區—都市創新”的分段風格,打造11.6公裡廣州精緻江山畫卷。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建築立面整飾364棟,共138萬㎡,清洗刷白197棟。“我們在實施的過程中特别注意精細化的設計,每一筆改造都是要花錢的,于是提出了‘因材施價,底材高用,粗材細用,貴材慎用’的原則。”
在這樣的變化背後,看到的是白雲區專注于提升105國道白雲段(白雲大道)外側20米綠化品質,通過留白增綠,見縫插綠,分段種植鳳凰木、宮粉紫荊、火焰木等多品種開花喬木,精心打造綠化景觀。新增綠化面積約84萬平方米,結合周邊産業未來發展及居民訴求打造了23個重要綠化節點或口袋公園,并且強力推進水體治理,形成綠色、生态、活力的高品質生态空間,實現位于都市,融于自然的訴求。
“我們希望打造可推廣、可複制的模式,廣州有很多這樣的城中村,如果這樣的模式可行,可以在其他地方進行複制,有利于廣州整個道路沿線整治。”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建築設計一所規劃中心主任嚴卓夫告訴記者。
如今的105國道白雲段(白雲大道)沿線,隻見花海連片,綠樹成蔭,橙色的慢行道蜿蜒其中,間有清澈的河湧流過,處處見綠,步步是景,11.6公裡上盡是看不完的繁花綠影。這樣的變化得到了市民的交口稱贊,常見市民漫步休憩其中,更有市民在網上發帖點贊稱“昔日雜草臭水溝,今朝蝶變清水綠草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