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頭一身腱子肉的比利時藍牛,是人類“弱肉強食”的極緻體現。一生剖宮産十幾次的基因變異産物,茶杯犬一種不存在的犬種,終其一生都無法享受正常狗狗的權利,還有那些被迫“脂肪肝”的大鵝們,如果死亡時必然終點,也不過承受那些不必要的傷害。
比利時藍牛--牛魔王
比利時藍牛,真正的“牛魔王”,輕松擁有人類夢寐以求的一身腱子肉,公牛最大可以長到3噸,瘦肉占到70%,脂肪隻有9%,這體脂比使得它們看起來像個“科學怪獸”,看上去肌肉輪廓十分清晰的“健美先生”,既沒有被注射激素,也不是基因改造,它們的出現源于一次偶然的雜交,意外出現了一種,體内天生缺少“肌肉生長抑制素”的蛋白質基因,這使得比利時藍牛無法控制肌肉的生長,一天就可以增重3斤。這種生理缺陷,卻成為人類美食的“至寶”,比利時藍牛有早熟、生長速度快、膽固醇含量低等特點,該品種一出現,就備受追捧,所以人類開始精心培育它們的後代,但不是每一隻比利時藍牛都存在這種基因缺陷,市場需求量那麼大怎麼辦?采取定向繁殖,多生就可以了。
雖然比利時藍牛看上去異常強壯,但徒有外表,它們其實沒什麼力氣,連走路多了都會導緻骨骼和韌帶受損,母牛就更慘了,本身懷孕就困難,小牛崽在肚子裡也是異常龐大,而母牛盆骨狹小,絕無可能順産,所以比利時母牛隻能采取剖宮産進行分娩,這一生甚至會進行十幾次剖宮産手術。而出生的小牛也伴随着先天性缺陷,大舌頭、骨骼、關節類疾病伴随終生,當然這個終生也不是很久,比利時藍牛的屠宰率都在70%以上。
看着眼前的茶杯犬,你是否覺得它十分的可愛?如果隊長告訴你,這樣的犬種的形成,多半是從母體中提前剖宮産生的,還覺得它們可愛嗎?
茶杯犬---畸形審美茶杯犬從來不是一種犬種的名字,是一種身材短小,小到可以放到茶杯或者口袋裡的微型犬的通稱,茶杯犬的界定還有嚴格的标準,體型要小于20厘米,體重地獄1.8千克才能叫做“茶杯犬”,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本來作為基因缺陷,應該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但是因為人類獨特的審美,缺陷成“完美”。
我們以為茶杯犬不過是狗中“侏儒”的定向培育後代,真相卻如此殘忍,哪有那麼多“侏儒”狗狗?幾乎每個茶杯犬的父母都是正常的狗狗。是人類在狗狗胚胎尚未發育成熟,就強行從母體剖腹産取出小狗的胚胎,一次進食幾粒狗糧,飲食上也就維持在餓不死的狀态下,更過分的是商家還要給幼崽注射縮小針,有的幹脆喂幼崽吃減肥藥,就是這樣培育出來的“茶杯犬”。
很多幼崽狗狗在這個過程中死亡,哪怕活下來的比例隻有六成,相對于高昂的茶杯犬價格,這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即使存活下來的狗狗生命也必然不會長久。它們幾乎都有低血糖、心髒疾病、呼吸、消化道等各種疾病,60厘米的床上掉下來都會骨折,半夜上個廁所都要擔心踩死它們,與此同時,它們無法像真正的狗狗那樣,自由奔跑遊戲,發展社交,呆在不屬于它的口袋中、茶杯中,拍攝一張張虛僞的照片。隻要它們足夠迷你,足夠可愛,健康根本不在考慮範圍。隻要是真正愛狗的人,恐怕沒有人會喜歡這類狗。
你吃過法國鵝肝嗎?碩大的肝髒背後,其實隐藏着不為人知的罪惡。人類懼怕“脂肪肝”,卻熱衷于給鵝鴨進行“填鴨式喂養”,搞大它們的肝髒,因為那可以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鵝肝--美味的“脂肪肝”雖說鵝肝是法國頂級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最早發現這種美味的是古埃及人,他們發現每到野鵝遷徙的時候,為了儲備體能,野鵝就會大量進食,這個時候殺鵝可以得到肥厚的鵝肝,美味無比,後來傳到了羅馬,又來到了歐洲,被路易十六品嘗之後,直接成為法國菜肴裡的“國菜”。
因為需求量太大,我們吃得很多鵝肝其實也有鴨肝,為了讓肝髒快速變得肥美,早就形成了流水線作業,鵝鴨先是正常養到三個月後,就會被關在跟自己體型差不多的籠子裡,這樣可以限制活動,方便養“肝”,工人會使用二三十厘米的管子,直接将大量谷物類飼料灌入它們口中,每天早中晚強制進食三次,超過正常進食量的五倍,就這樣這頓來不及消化,就進行下一頓的灌喂,
持續半個月“填鴨式”的喂養,“脂肪肝”就形成了,鵝肝鴨肝會迅速膨脹到正常的十倍,重量平均可以達到600-900克左右,肝髒越大,就有越多的油花,也就越美味,即使取出了“撐破”的肝髒,沒關系,還可以制作成價格不菲的鵝肝醬。
有人說這些動物早晚都會殺了吃肉,有本事别吃!但是不管是為了自己那點可有可無的生理需求,還是心理需求,人類卻是把“地球主宰”做到了極緻。所以才有那麼多短片去試圖啟發人類,如果現在統治地球的是另一種生物,我們該是何種處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