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紅火火的春節
除了貼春聯、貼窗花外
人們還喜歡在
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
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那麼,為什麼
春節要貼“福”字呢?
“福者,百順之名也。”《尚書·洪範》曰:“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甯,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用現代的話說就是長壽、富有、健康、崇尚美德和得其善終。
“福”在甲骨文中,左上角是酉,即酒樽。其下是一雙手,右上角是“示”,即古代放祭品的靈石台。古人祭祀總是以祈求達到希望為宗旨,因此“福”是古人祭祀時的希望。
圖片來源:網絡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福氣”和“運氣”,春節貼“福”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表現這種向往和祝願,民間還有把“福”字倒過來貼,意為“福到”了。
民俗傳統中,倒貼“福”字主要在兩種地方。一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水缸和垃圾箱裡的東西要從裡邊倒出來,為了避諱把家裡的福氣倒掉,便在其上倒貼“福”字,這種做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來抵消“福去”,用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個地方是在櫃子上。櫃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财氣)會一直來到家裡、屋裡和櫃子裡。
圖片來源:網絡
據說,“福”字倒貼的習俗來自清代恭親王府。一年春節前夕,大管家為讨主子歡心,照例寫了許多個“福”字讓人貼于庫房和王府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誤将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
為此,恭親王福晉十分惱火,多虧大管家能言善辯,跪在地上讨好主人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慶之兆。”
福晉聽罷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福到(倒)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高興,便重賞了管家和那個貼倒福的家人。
事後,倒貼“福”字之俗就由達官府第傳入百姓人家,并都願過往行人或頑童念叨幾句:“福到了,福到了!”
圖片來源:網絡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
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禀報大怒,立即命令禦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将“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的仁慈。
圖片來源:網絡
在民俗裡,不是說所有“福”字都要倒貼,尤其是在門上。大門上的“福”字應當是正貼。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是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應當端莊大方,故應正貼。如果在門上倒貼“福”字,頭重腳輕,便不恭不敬,有悖于中國年文化的精神。如果随意以倒貼“福”字為趣事,是輕率地對待我們自己的民俗文化,因此,應當正确地看待和對待倒貼“福”字的風俗。
來源|湘西網
作者|張建兵
編輯|劉娜
監制|龍堯
精彩内容速覽一分鐘
■ 壯觀!湘西芙蓉鎮“非遺土家年”!
■ 湘西又上人民日報!這次是……
■ 湘西外出務工者,這是州政府寫給你的信,請查收!
■ 贊!湘西兩條河流獲評湖南省“美麗河湖”!
■ 【湘西經開區】正月初十,“職”等你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