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敏于事慎于言?【光明論壇·溫故】近日,《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文章指出:“‘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我們處在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幹着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如果知識不夠、眼界不寬、能力不強,就會耽誤事年輕幹部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正處在長本事、長才幹的大好時期,一定要珍惜光陰、不負韶華,如饑似渴學習,一刻不停提高”,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諸子百家敏于事慎于言?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諸子百家敏于事慎于言
【光明論壇·溫故】
近日,《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文章指出:“‘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我們處在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幹着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如果知識不夠、眼界不寬、能力不強,就會耽誤事。年輕幹部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正處在長本事、長才幹的大好時期,一定要珍惜光陰、不負韶華,如饑似渴學習,一刻不停提高。”
“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一語,出自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莊周的《莊子·至樂》。莊子在此篇中借孔子之口講了一個寓言故事,用以闡釋其主張事物皆須任其自然的思想。顔回準備東赴齊國見其國君,孔子面露憂慮之色。子貢詢問緣由,孔子引用管仲之言“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告誡弟子行事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他解釋說,顔回到齊國肯定會向國君講解堯舜治國之道,但是齊國之君思索不解就有可能遷怒顔回甚而加害于他。顔回聽從了孔子的告誡,辭掉了齊國的邀約。
這兩句話從字面意思來解,“褚”指口袋,“褚小者不可以懷大”講的是小袋子裡裝不下大物件;“绠”是打水用的繩子,“汲”指從井裡打水,“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說的是短井繩沒法從深井裡打水。從内在含義來說,這兩句話講的是氣量狹小的人成就不了大事業,能力短缺的人難以擔當重任。由後一句話衍生出的成語“绠短汲深”,便用以諷喻才單力弱、難堪大任之人。古人也常以“绠短汲深”來作為力小任重、不能勝任的謙辭。由這兩句話得出的認識是,要想成就大事業必須胸襟寬廣,有海納百川之氣魄,同時還需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方能在關鍵時刻勇挑重擔。
中國傳統文化蘊藏着豐富的人生處世智慧。俗語“将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就是講做人要有雅量,隻有胸懷廣闊、寬宏大度才能成就大事業。司馬遷《史記》中記載,戰國時期的蔺相如因外交有功而被趙惠文王拜為上卿,位居老将廉頗之上。廉頗自恃有功,處處揚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則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與其正面沖突,處處躲避忍讓。後來廉頗幡然醒悟,親自到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由于蔺相如的寬容大度,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話。風物長宜放眼量,有了寬廣氣魄才能縱橫馳騁,這是為人為官的素養。
樂學善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渴求知識、增強才幹是成長成才的基本途徑。古有“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等傳頌千年的求知勵志故事,也有很多勸誡向學的理論闡述。戰國後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是最早系統闡述學習理論的思想家,他認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人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去了解和認識它。其名著《荀子》的首篇就是《勸學》,意在闡述通過學習去踐行君子之道的道理。《勸學》篇起首即旗幟鮮明地提出“學不可以已”的觀點,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奠定全篇的總基調。然後舉例說明為什麼事物之間存在差别,主要在于“教使之然也”“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也就是後天的學習教育導緻了差異。接下來,荀子讨論了學習的原則,用“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來強調學習在于積累,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來強調積累在于堅持,用“君子結于一也”來強調堅持在于專一。最後,荀子以“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來總結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在古代家風、家訓中,勸誡後人讀書尚學的内容也占有很大比重。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以“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來告誡其子要讀書立志。歐陽修在示其子的《誨學說》中講“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強調要通過學習以砥砺品格,成長為君子。林則徐在《訓長子汝舟》裡說“男兒讀書,本為緻君澤民”“勿貪利祿,勿戀權位”,以此勸誡子弟要讀書報國、志存高遠。
回顧百年輝煌曆程,中國共産黨人既虛懷若谷、胸懷天下,又勤于學習、善于總結。用“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來勸誡啟發領導幹部特别是年輕幹部放寬眼界,胸懷“國之大者”,同時要努力學習、增強本領,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生逢偉大時代,唯有練好内功、增強本領,不斷自我賦能,方能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幹出亮眼成績,不負人民,不辱使命。
(作者:吳榮生,系山東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研究員、泰山學者青年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