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第一商幫?江西面包幫1987年的淩晨,福建龍海縣一家面包店裡,一名當地消防後勤小哥,第N次拉住老闆,要求拜師學藝消防隊是面包房的老顧客,但老闆王樹朝卻一點兒不給面子因為在80年代做面包是一門難得的手藝,傳男不傳女,傳内不傳外就在此時,消防中隊的大隊長笑呵呵地出現了,在領導的出面下,王老闆勉強同意收下這個叫張協旺的學生,但是事先言明:一、是可以拜師,但自己不許收徒二、是開店必須離開福建就這樣苦學兩個月後,張協旺複員成功,回到了自己位于資溪縣的老家,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在未來,這個位于江西東部的小縣城,将走出一個壟斷中國市場的面包烘焙大軍,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内地第一商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内地第一商幫
江西面包幫
1987年的淩晨,福建龍海縣一家面包店裡,一名當地消防後勤小哥,第N次拉住老闆,要求拜師學藝。消防隊是面包房的老顧客,但老闆王樹朝卻一點兒不給面子。因為在80年代做面包是一門難得的手藝,傳男不傳女,傳内不傳外。就在此時,消防中隊的大隊長笑呵呵地出現了,在領導的出面下,王老闆勉強同意收下這個叫張協旺的學生,但是事先言明:一、是可以拜師,但自己不許收徒。二、是開店必須離開福建。就這樣苦學兩個月後,張協旺複員成功,回到了自己位于資溪縣的老家,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在未來,這個位于江西東部的小縣城,将走出一個壟斷中國市場的面包烘焙大軍。
南烘北傳,鹭島鷹潭 小徒弟變大師傅江西除了南昌環鄱陽湖那塊以外,都是山區。靠北是廬山,南方贛南也是山區,紅色聖地瑞金。張協旺的家鄉資溪縣,是一座位于贛東的山區小縣城,人口隻有十萬,當地人世世代代以種地為生。回到家裡張爸爸問兒子,以後想幹點什麼?在那個年代,軍人複員在當地托托人,可以找到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但阿旺說,自己要開個面包店。當時的阿旺手裡有300元的複員費。他厚着臉皮去找沒過門的媳婦家借來了2000元,又在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了4000塊。東拼西湊啊旺的創業資金就完成了。接下來就是選址了。資溪人把目光投向隔壁鷹潭縣,因為鷹潭有鷹廈鐵路,城市化程度比資溪高,做面包開店當然首選那裡咯。離資溪也不遠,100多公裡,2小時不到的車程
1987年12月,張協旺在鷹潭市勝利西路開出了第一家面包店,取名 “鹭島面包店”。鹭島是廈門的别稱,意為面包手藝傳承自廈門,也算是變相背叛師門了同時透露出那個年代面包所代表的洋氣和檔次。
2.“傳幫帶”模式誕生 老師父 傳幫帶小面包店裡,面對銀行貸款和吃軟飯的雙重壓力,阿旺主動開啟了007模式,每天烤面包12小時以上,不整奶油也不烤瑪德琳,就做三款最基礎的性價比面包。就這樣一年過去了,靠着洋氣的定位和親民的價格,鹭島面包店在當地生意紅火,到了年底清賬,除去店租原料和貸款,張協旺淨賺了3萬塊。
在那個年代,山區農民一年收入隻有400多元,張協旺的成就相當于一個三倍萬元戶。衣錦怎能不還鄉,等到 1988年春節張協旺回到家裡,做“洋馍馍”賺錢的秘密就再也瞞不住了。一時間,張家門檻踏破,面對十裡八鄉來找張協旺拜師學藝的老鄉,張協旺做出了一個違背師父的決定,不僅帶他們進自己店裡學藝,還包吃包住,因材施教。如果想要自己開店買設備、甚至贊助點啟動資金,張老闆都願意幫忙,一來二去張協旺的徒弟最多的時候有300多人,人稱資溪面包界的孔夫子。都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張協旺說: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大多數人富了才是真正的富。也就是從張協旺開始,毫無保留的“傳幫帶”成了資溪面包不變的行規。
3.沖出江西,走向全國 全國遊擊戰很快啊,贛東的面包店如雨後春筍。在資溪,鷹潭當地,市場也很快達到飽和。就在張協旺忙着開店收徒的時候,又有一個老鄉敲開了他的家門。來人名叫鐘啟文,年紀比張協旺還大幾個月,不僅是他的隔壁鄰居,還是村裡的民兵連長。看到戰友小張發了财,鐘大哥也動了心啊。就這樣鐘大哥也被張協旺安排到了自己店裡做學徒,一年的功夫,他也單飛開店了。選擇了距離資溪同樣100多公裡的撫州。在撫州,鐘大哥的面包店開得風風火火,僅3個月就賺了三千多塊。
鐘大哥想着自己的手藝已經不錯,決定沖出江西,走向全國。于是又跑去了湖北荊州,算是資溪幫裡頭第一個敢出省的先遣部隊,第一次跨省經營差點就讓他血本無歸。資溪面包怎麼到了湖北就成了“狗不理”包子了呢,鐘啟文一個人來到了武漢,當時的漢正街已經開滿了各式各樣的面包店和餅店。
90年代初,國外先進的烘焙技術已經通過港台的連鎖面包品牌進入内地市場,台灣省的面包房制作效率高、花樣多、産品規範。相比之下,資溪面包房的工藝粗糙,品種還少,自然不能吸引顧客。
這裡就要科普一段面包制作的技術知識,做面包,關鍵其實就是發酵技術。一塊小面團在酵母的分解下變得膨脹松軟,再加上鹽、糖、奶油等就成了好吃不貴的面包。鐘老闆驚奇的發現,台灣師傅居然随身帶個天平,酵母啊,面粉都精确到克。要知道張協旺在教配料分量這塊,就個五字箴言:跟着感覺走。
1989年下半年,鐘啟文開啟了全國拜師求學之路,湖北,重慶、四川、江蘇、浙江、海南。
幾年裡在全國打起了遊擊,他的面包店開遍了中國20多個城市,鐘啟文還一改之前的傳幫帶模式,主動知識付費。好幾次隻身去到上海和廣州,高價找大師傅一對一輔導提升。1997年,融彙東西南北各大面包門派的絕學,鐘啟文在浙江嵊(sheng)州開出了一家面包店,起名叫“資溪面包”。資溪有了自己的第一個面包連鎖品牌。之後的幾年裡,“資溪面包”在全國開了80多家直營門店。後來連鎖面包店開到紹興的時候,鐘啟文接受浙江電視台的采訪,感覺他的所謂重點是開發了很多紹興當地的糕點。但我覺得,一個外鄉人開發什麼浙江糕點,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也是很符合江西的地理風貌。
4 肉松小貝,鮑師傅登場時間再回到1989年,資溪縣面包緻富的故事。終于傳到了隔壁的金溪縣。一位姓鮑的木匠和老婆決定洗腳上岸,加入面包大軍。靠着幾個偷師過張協旺的老鄉的二手知識,鮑木匠全家出動,在江蘇開起了一家小面包店,而在小店裡,鮑木匠13歲的兒子鮑才勝顯得格外顯眼。幾年後,和許多江西面包師傅一樣,鮑才勝離開父母,自己拉起隊伍去河南鄭州開起了第一家面包店。就從那天起,他的老顧客都會親切地叫他一聲“鮑師傅”。
小鮑師傅的開局并不順利,1997年他做的烘焙原料生意,稀裡糊塗不知不覺就虧了100多個W。之後的六年時間裡,還債成了鮑才勝工作的動力。終于就在他還完所有欠債的時候,鮑才勝告訴妻子,他想去北京搏一搏。
2004年,鮑才勝正式進軍北京,在中國傳媒大學旁邊 開了一家“鮑仔西餅屋”,這是傳統的夫妻老婆店,賣的是千篇一律的散裝糕點,後來又轉做生日蛋糕。但就在第二年,鮑才勝開發出了一個新品——肉松小貝。兩片蛋糕中間塗上美樂滋,外面再裹上一層海苔肉松,土不土洋不洋。這玩意還能不能叫面包呢?但鮑才勝覺得啊,在帝都開店,一款點心的口味不僅要包容南北,更需要有形式上的創意。一年不到,依靠傳媒大學生的口口相傳,肉松小貝的生意好了起來。
看着店門口越排越長的隊伍,鮑師傅卻開心不起來。鮑才勝發現當時北京的烘焙行業已經發展出兩大流派,一是以好利來,味多美為代表的連鎖面包品牌,它們擁有國外先進的烘焙技術、豐富的品類和統一标準化的店鋪設計,還擁有強大的中央廚房和産業鍊。第二就是以稻香村、大順齋為首的一批百年老字号點心店,産品擁有固定的顧客,在普通人心裡也自帶流量。跟這些品牌相比,鮑才勝發現自己的小店就是一個沒有商業模式、沒有技術壁壘的小作坊。在兩大流派的夾擊下,即使有爆款單品他的小店能走遠嗎?
沒有出過國考察,也沒國内成功案例可參考,愛專研的鮑才勝上網查起了資料。很快 一條台灣鳳梨酥的新聞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寶島,一塊鳳梨酥就能帶動上百億的産業,那麼一個面包品牌能不能也靠一種點心來打開市場呢?于是,鮑才勝裁掉了門店裡糕點、生日蛋糕業務,他的店裡開始隻賣肉松小貝,同時還推出了海苔、蟹黃、檸檬、芝士等口味。
與此同時,鮑才勝将自己的店名,改成“鮑師傅糕點”,“鮑師傅”正式從稱呼變成了品牌名。鮑才勝對門店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相比連鎖面包店,省去了高大上的裝修和琳琅滿目的産品展示櫃,也不賣其他飲料。複刻了當年傳統江西面包房夫妻老婆店格局,所有的門店都是前店後廠,銷售卻隻有一個簡單的窗口,并且隻配備一名員工。這種簡單粗暴的店鋪設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經營面積的使用效率。
鮑師傅的 “單窗口銷售”,直接引發的是排隊狂潮。我當年在北京的時候,就點過他家的閃送肉松小貝買了幾十塊錢,閃送費也收了我幾十塊錢,但是不用去排隊,也算省事。無論是最初的北京還是後來的上海,排長隊幾乎成了鮑師傅門店的标志。這是鮑才勝的饑餓營銷策略,但他卻說自己的設計隻是讓最多的人去忙着做東西。
左手學到了洋品牌的營銷手段和連鎖模式,右手學到了老字号堅持的單品策略。鮑師傅成為了網紅,在2021年,經過幾輪融資估值已經超過100億元,成為了中國烘焙行業的獨角獸
5.隻有矛,沒有盾時間進入2020年,中國的烘焙行業迎來一次大洗牌,以宜芝多、克莉絲汀為首的連鎖面包品牌在上海遭遇一波關店潮。曾經風光無限的連鎖面包企業因為供應鍊緊張和上漲的門店運營成本,慘遭滑鐵盧。甚至連鮑師傅在内的網紅糕餅店也開始了直營門店的調整。當年張協旺不守師訓,為後來一個困擾中國烘焙行業多年的問題,埋下了伏筆。
2017年伊始,鮑師傅面臨不斷被山寨的尴尬,在鮑師傅直營門店還不到100家的時候,全國打着鮑師傅品牌的各類肉松小貝店就已經超過2000多家。鮑師傅陷入要證明自己是鮑師傅的窘境,而在維權危機的背後隐藏的是,中國烘焙行業的一個更大的危機,這就是所謂爆款單品,其實大部分很難形成技術壁壘。你做我也能做,反正又沒專利,隻有矛,沒有盾。就上遊原料而言,無論是面粉還是雞蛋,你能買到的,我也能買到,這就導緻了任何一個所謂網紅單品的壽命都不會太長,面包師傅們隻得不斷開發新的單品。
長江後浪推前浪,拳怕少壯,就在這時候,一個主打多品類經營的烘焙品牌,以全國200多家直營門店的數量,迅速成為中國南派糕點的新霸主,無獨有偶的是,它的創始同樣也是環資溪面包幫的成員。1997年,17歲少年黃進帶着夢想和800塊錢到了南京。黃進的家鄉鷹潭市是桃酥的故鄉。和大部分開店的江西人一樣。黃進在南京是“早上當老闆,晚上睡地闆”,經常睡在面包店裡。直到遇到了他的師父,已經在南京開公司的面包祖師張協旺。同門師兄鐘大哥回憶,張協旺對這個小老表的關懷是超常的,聽說他要自立門戶,師父送上的禮物是一張銀行卡。
2013年,黃進注冊了自己的糕點品牌“泸溪河”,這是黃進家鄉的一條河流,品牌不僅透露了黃進的鄉情,泸溪河上遊的正是資溪縣。相比鮑師傅的網紅單品模式,黃進的泸溪河不主打老家的桃酥,甚至沒有做任何創新開發,而是把成熟的大部分網紅點心結合到了一起。月餅、泡芙、榴蓮酥,當然還有摸着鮑師傅過河的肉松小貝。
6、面包人生沒有萬億城市,沒有985高校。江西這個省,沒有存在感,錯過近三十年大部分區域經濟的熱點。但是江西也有小而美的産業,那就是鷹潭,金溪和資溪,江西東部這三個縣城因為面包糕點形成了贛東鐵三角,用自己的手藝承包了全國人民茶餘飯後的點心。無論身在何處,對得上方言,見面就是老表。同鄉人就會教你手藝,借你money,幫你開店。一個包袱一把傘,走到湖廣當老闆。“面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身處縣城的勤勞人民,有了面包,再有了理想,最後一切都會有的。
日僅三餐,下期債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