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多依傍宅院而建,是主人修養身心的地方。從秦漢到明清,上至皇家,下到縣官,大都喜歡在住所旁修建或大或小的園子,以便他們能從繁冗的工作中抽身出來,感受自然的氣息。既然想要自然和諧的感覺,那麼隻有花草樹木、亭台樓閣顯然是不夠的,還得有活蹦亂跳的小動物們活躍其中才行。所以,園主們依着各自的喜好,在園子裡養起了寵物,有的選擇飄逸的鶴,有的選擇兇猛的虎。有的選擇伶俐的鹦鹉,有的選擇華麗的孔雀,可謂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紅樓夢》裡的大觀園是賈家的園林,元妃省親完回宮後,擔心這麼好的園子就此荒廢了,所以特意安排寶玉、黛玉等人進去住着。于是,各人就選了院落,既然要常住,那就需要好好收拾一番,重點是增加些生趣。于是,我們看到怡紅院裡有鶴,稻香村裡有雞鴨鵝,潇湘館裡有鹦鹉,除此之外,園裡還有鴛鴦、魚和鹿等各類動物出沒,真是好不熱鬧。
潇湘館是黛玉住的地方,屋前廊裡架子上養着一隻鹦鹉。有一次,黛玉一邊往屋裡走一邊想心事,正想的出神的時候,她養的鹦鹉撲棱一下飛了起來,嘴裡還叫喊着:“雪雁,快掀簾子,姑娘來了。”黛玉着實被吓了一跳,但是卻沒有生氣,還很關切的問紫鵑有沒有給鹦鹉添水添食,怕它挨餓口渴。這鹦鹉也是極為聰明伶俐的,看主人如此關心自己,馬上就賣弄起了本事,學着黛玉的口氣念起了《葬花詞》,可見,黛玉平日裡是經常教她說話念詩的。鹦鹉也叫幽禽,此稱呼源于明代方孝孺的一首詩:“幽禽兀自啭佳音,玉立雕籠萬裡心。隻為從前解言語,半生不得在山林。”可養的動物有很多,黛玉為何獨獨選擇了鹦鹉,并且對它“情有獨鐘”呢?
一、黛玉與鹦鹉處境相似,産生共情
林黛玉有一顆玲珑剔透心,心思無比細膩,且因是绛珠仙子下凡的緣故,所以與自然萬物都容易産生共情,看見花朵凋零會想到“一朝春盡紅顔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看見秋夜之月會想到“冷月葬花魂”。鹦鹉是一種聰明的鳥類,能說人話,深受人們喜愛,也因此失去了自由,一般都被人們養在家裡,在方寸之地裡活動,幽禽之名因此而得。
鹦鹉處境可憐,而黛玉何嘗不是呢?父母早亡,姐既無兄弟,也沒姐妹,在這世上孤零零的。祖母憐惜,借來照顧。衣食無憂,卻終究是寄人籬下,身不由己,步步留心,處處隐忍,唯恐惹人怨恨。三十五回,黛玉的病犯了,寶钗建議她吃些燕窩,黛玉借此說出了自己的心事:
每年犯這個病,也沒什麼要緊的去處,請大夫,熬藥,人參,肉桂,已經鬧了個天翻地覆,這會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麼燕窩粥,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老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這裡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眈眈,背地裡言三語四的,何況于我?況我又不是他們這裡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着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
黛玉之所以郁郁寡歡、常常落淚,跟她的這種生活處境有很大關系。黛玉憐惜鹦鹉的伶俐,又同情鹦鹉的處境,看見鹦鹉就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傷心處。所以,對這隻鹦鹉分外關心呵護。
二、心思講給鹦鹉聽,緩解孤獨感
三十五回寫道:“黛玉無可釋悶,便隔着紗窗調逗鹦哥作戲,又将素日所喜的詩詞也教與他念。”黛玉既無父母,也無兄妹,獨自住在舅舅家,平日裡與姐妹一處玩鬧,但是心事沒有人可講,特别是與寶玉的情感糾纏也不敢講給任何人聽,所以内心始終是孤獨的,所以常常把心情寫成詩,這詩也不便念給别人聽,況且紫鵑、雪雁等人并不通詩詞,所以隻好念給鹦鹉聽,鹦鹉能念出這些詩句,所以黛玉在心裡覺得這鹦鹉也許能聽得懂她的心思,聊以緩解萦繞在心頭的孤獨感。
人是需要傾聽的,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幸運的擁有可以傾訴的對象,也并不是所有的心事都能對别人傾訴。所以,有時候寵物會扮演傾聽者的角色。盡管動物們聽不懂我們的話語,但是傾訴的重點是被傾聽,而不是對方能不能聽得懂,所以,大概傾訴者們也不在乎它們到底懂不懂了。
黛玉生活在熙熙攘攘的賈府,但她埋藏最深的心事能說給誰聽呢?身邊的紫鵑雖善解人意,但不懂詩詞歌賦,沒辦法與她作詩對話。最了解她的寶玉與她有男女大防,不能常常單獨相處。心事無人可訴,孤獨難以排解,能靜靜地聽她念《葬花詞》的,大抵隻剩窗前這隻鹦鹉了。
初讀《紅樓夢》,不解為何曹雪芹要特意寫到黛玉院裡的鹦鹉。仔細品味後方明白,曹雪芹寫的是鹦鹉,指的是黛玉,同樣的聰明伶俐,同樣的寄人籬下,同樣的孤單無依,個中辛酸,引人垂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