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屬于哺乳動物綱中的第二大目——翼手目,是世界上唯一能夠飛翔的哺乳動物。據報道,蝙蝠可攜帶200多種RNA病毒,近十幾年來,一些對人畜具有高緻病性的病毒陸續在蝙蝠身上發現,如狂犬病病毒、SARS、MERS、埃博拉病毒等,包括這次爆發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推測也是來源于蝙蝠。
對于蝙蝠長期攜帶大量病毒而自身不緻病的原因,目前仍未十分明确。查閱文獻目前學界主要有兩種推測,飛行溫度和自身免疫因素,但也有反對的聲音。
1.飛行溫度
有科學家推測蝙蝠飛行時需要耗費的能量較多,這就使得蝙蝠的體溫迅速升高,可達41℃,而蝙蝠身上攜帶的病毒大多不耐熱,在這種溫度下病毒不易複制。但這種說法也有質疑的聲音,一是蝙蝠并不總是在飛行的狀态,而且蝙蝠有冬眠的習性,在寒冷的冬天正是病毒複制的活躍期,蝙蝠冬眠時是處于靜止狀态,此時應會緻病。二是有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使用6種蝙蝠細胞株,分别在37℃、37℃-41℃和41℃以上培養絲狀病毒(包括馬爾堡病毒、埃博拉病毒屬的5個種),結果發現即使當溫度達到41℃時,上述病毒的複制并不受影響,從而間接證實蝙蝠飛行時體溫升高并非蝙蝠攜帶多種病毒而不緻病的主要原因。
2.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可能更靠譜一點,科學家通過對蝙蝠基因組研究發現,盡管蝙蝠的基因組與其他的哺乳動物有許多相同的成分,但是蝙蝠所使用的方式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而且蝙蝠身上包含的某種基因比其他哺乳動物更多,這種基因有助于抵抗入侵病毒對自身的傷害。在其他哺乳動物身上,這種基因隻有在身體受到威脅時才會被激活,而在蝙蝠身上是處于永遠激活狀态。
為什麼蝙蝠會具有更多這樣的永遠激活的基因?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蝙蝠在飛行時新陳代謝水平比靜息時高好幾倍,這樣的新陳代謝水平會破壞體内許多細胞的DNA,所以蝙蝠需要更多這種基因來産生修複蛋白去修複DNA,所以這種基因在蝙蝠身上被持續激活,也正是這種修複能力很強的基因存在,使得蝙蝠被病毒感染後不會緻病。
無論如何,蝙蝠身上攜帶着大量病毒是已經被證實的,從SARS病毒到MERS病毒,已經證實蝙蝠是病毒源頭,甚至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也疑似和蝙蝠有關,所以我們最好遠離蝙蝠,更不能食用,遠離野生動物,敬畏自然和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