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浦鐵路濟南車站舊址原位于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原商埠東北隅,習慣上被濟南人稱為“老火車站”,1908年開始建設,1912年建成投入使用,該建築設計者為德國著名建築師赫爾曼·菲舍爾(Hermann Fischer),其設計融合了哥特式風格和德國巴洛克建築風格。該火車站曾與周圍的濟南鐵路局、鐵路醫院形成了一片氣勢恢宏的德式建築群,作為昔日濟南的重要象征,目睹了商埠乃至整個濟南的變遷。
1992年7月在濟南市民反對聲當中遭到拆除。并在原址上建造了新的濟南火車站。1990年代被拆後,重建方案設計水平又不得人心,反差過大,該案就一直成為最知名的都市更新敗筆的案例之一,使濟南人民呼籲重建的聲音越來越大,但也引發理由不當、如何能原汁原味的質疑。
直到2013年,方才提出以觀光設施的方式部分于北廣場,但僅占廣場1.7%左右的面積,惟計畫于同年11月左右被傳言暫緩。而政府部門對于工程進度與規劃則是不予表态。
火車站剛一建成,便受到了國内外建築家和百姓們的廣泛贊譽,成為遠東地區最為著名的火車站。許多外地人正是先認識了老火車站,才認識了濟南,記住了老火車站,才記住了濟南。在二戰後西德出版的旅行手冊《遠東旅行》上,将這座火車站列為“遠東第一站”。老舍曾在20世紀30年代初執教于齊魯大學,并先後在濟南居住了四年半,這座火車站在其作品中曾多次提到。以20年代末為時代背景的電影《大浪淘沙》拍攝時,該站亦曾作為其外景地之一。在建築界,這座火車站成了當時鐵路站點設計的典型,清華大學和同濟大學的建築學教科書都曾将其作為範例。該建築亦曾作為外國建築學者的必修課,在英國的一所大學中,一位教授曾足足用了40分鐘來介紹這座火車站。
在火車站拆除之前,曾經有衆多的市民蜂擁而至,為的是再看一眼這座在他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老站,甚至有許多家庭幾乎是全家出動,扶老攜幼,合影留念。
菲舍爾的兒子曾經每年都會帶一批德國專家來免費為老站提供維修和保養,他在聽到這一消息後氣得老淚縱橫,并表示再也不會來濟南,也永遠不會原諒作出決定的中國官員。
火車站的拆除直到今天仍被一些學者專家引為憾事,屢屢提及,一些尖銳的學者還曾著書指責是“中國十大野蠻工程”之首、“沒有文化的表現”。類似的近代優秀建築的拆除多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除火車站外,日本憲兵本部大樓,德國電報大樓等均拆除于同一時期,其原因既包含利益的驅動,也包含思想觀念的問題。
中國針對近代文化遺産實施保護的觀念最初限于“革命文物”,缺乏更為廣泛的内容,與古代文化遺産相比,近代文化遺産所存在的意義也往往被忽略,缺乏清醒的認識和公衆的支持。當時的文物保護意識、整個社會針對建築拆遷的輿論氛圍均不如現在濃厚,火車站被拆除時甚至連濟南市級保護文物都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