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40年代末期,勃朗特家三姊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夏洛蒂•勃朗特仿若三顆耀眼的彗星,在英國小說界界蓦然閃現,又飄然逝去。姐姐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1816.4.21___1855.3.31),無疑是其中最炫目,最持久的那顆星。————一本《簡愛》,重點的段落,我幾乎能倒背如流,而文章的作者夏洛蒂,讓我恍如好友知交………
苦難的 童年
1816年的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嬌小玲珑,粉妝玉琢的夏洛蒂誕生了。父親是一個窮牧師,母親是家庭主婦。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兩個姐姐、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在那個山丘起伏,荒寂蒼涼的英國北部約克郡的哈沃斯地區,夏洛蒂度過了孤獨而又凄涼的童年。
1821年,她5歲,母親患癌症去世。此時夏洛蒂六歲,最小的妹妹安妮才一歲。失去母愛,在這個一望無際的荒原裡,還有歡樂嗎?
有,來自父親。夏洛蒂的父親畢業于劍橋聖約翰學院,他學識淵博。
1824年,姐姐瑪麗亞和伊麗莎白被送到豪渥斯附近的柯文橋一所寄宿學校去讀書,不久夏洛蒂和她的弟弟也被送去那裡。當時,隻有窮人的子女才進這種學校。那裡的條件極差,校規卻非常嚴厲,孩子們終年無飽食之日,又要受體罰,每逢周日,還得冒着嚴寒或者酷暑步行幾英裡去教堂做禮拜。由于條件惡劣,第二年學校裡就流行傷寒,夏洛蒂的兩個姐姐都染上此病,被送回家後沒幾天都痛苦地死了。這之後,父親趕緊把夏洛蒂和她的弟弟接回家,但那裡的一切已在夏洛蒂的心靈深處留下了可怕的印象。
在家裡,姐妹們開始了多方面的學習:音樂,繪畫,寫作。是的,是父愛給了孩子們求知的翅膀。
這位窮牧師親自教子女讀書,給他們講故事,指導他們看書報雜志,這些都給孩子們以很大的影響。他們自己辦了個小雜志,自己寫,自己編,自得其樂。少年的夏洛蒂,寫了許多小說,詩歌和劇本。據她自己在14歲時開列的作品名單,當時共有22卷,每卷60到100頁。深耕地,廣積糧。儲存能量,厚積薄發。她期待着,期待着終有一天的一鳴驚人。
這一天會來嗎?
藍天下,是翡翠
躁動的青春1939年,女友埃倫•納西的哥哥向她求婚。她婉言拒絕了。夏洛蒂給女友寫信,說:
他是個善良的人,但是我對他,沒有也不可能有為他犧牲生命的強烈的愛戀。如果我要結婚,我一定會用這種崇敬的目光來看待我的丈夫。……我還覺得他對我并不了解……我不能整天冷着臉坐在我丈夫面前。我要笑,要譏諷。心裡有什麼就說什麼。如果,他是個聰明人,而且愛我。把他最渺小的願望放在天平上一稱,那整個世界就輕如鴻毛了。
————夏洛蒂,你錯了。你的期望值太高了。崇敬是用年齡和閱曆換來的資本。一個同齡人,怎可能有如此多的财富,值得你愛戀?這裡的财富不僅指物質财富。這也是你不屑一顧的。它包涵的是才華,性格等精神層面的内涵。
生命何其短!
相比漫長的痛苦的期待歲月,你不該拒絕納西。
一位年輕的牧師,也來求婚。夏洛蒂也拒絕了。原因是她認為他并不是真正愛她,隻是按傳統,要娶個妻子而已。
可愛的夏洛蒂啊,你很優秀,比你更優秀者,何其難覓!
我鄰居,一個女博士,她的丈夫是一位技術工人。他們夫妻,給我的感覺是很幸福。對于這樣的婚姻,多麼希望像某些地區那樣,無人認為他高攀了。也無人惋惜她低就了。
沒有階層差别,城鄉差别,不以财富,别墅,學位,高管等物質的東西來論英雄。平凡地享受一份粗茶淡飯的甯靜日子。夏洛蒂,很可惜,你沒有瑪麗(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Marie Skłodowska-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通常稱為瑪麗·居裡或居裡夫人,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那樣幸運,她等到了和她一樣情趣的居裡!
于是,這位很有思想和個性的姑娘,隻有再等待。等待情的顫動 ,等待心的默契!
不愛我,為什麼要來惹我呢?
絕望的愛情這一年,夏洛蒂第一次到一個有錢人家做家庭教師。家庭主婦對她的無理态度,使她深感屈辱。那個時代的英國,家庭女教師的地位形同女仆。
不久,他辭了這家人。
1841年,她又一次出去做家庭教師。主人對她很友好,但她還是受不了屈辱和孤獨。為什麼不能将自己的才華最大限度地展露給更多的學生呢?幾個月後,她辭掉工作,回到家裡,準備和妹妹一起辦個學校。
為了能做一個合格的家庭教師,1944年2月,姐妹倆來到布魯塞爾,在埃熱(Hegal)夫婦辦的學校裡學習法語。虛心求學,悉心教誨,言傳身教,朝夕相處,心的交流,終于,二十七歲的夏洛蒂古井一般的感情顫動了。她對才智煥發,溫潤如玉,容易激動的埃熱先生産生了戀情。
這是1943年一月的一個雪花飄飛的日子。
夏洛蒂,原來,她不是不想愛情,不是不想幸福,不是以财富論英雄,隻是在那個她所生活的寂寞,荒涼,淳樸的鄉村小鎮裡,哪裡有她這樣傑出的優秀的可與之并肩的愛侶?漫長的歲月呵,二十七年的情感饑渴,那是怎樣的一種心的期盼?
如今,等到的卻是一樁絕望的愛情。一年的纏綿,一年的單相思,一年的掙紮,一年的無奈。唯一的選擇,隻能是默默地離開。離開這個鮮花爛漫,芳香遍野的布魯塞爾,回到那個撕扯不開的,随時都肯收留自己的,屬于自己的地方———英國。
盡管如此,啟開的愛的心扉能關閉麼?1844年7月24日,10月24日,以及1845年元月8号,11月18日,她給埃熱寫了四封信。(六十餘年後,艾熱的兒子才将這四封信獻給大英博物館,并且于1913年發表于《泰晤士報》)保存下來的隻有四封,她一共發了多少封?她又一共寫了多少封信?深長,綿細的戀情兩年來充溢着這位在情感的孤旅中搏擊的青春女子!委婉而又難舍的心痛,滲透在字裡行間。不如此,夏洛特,你這修養、素養、教養俱佳的女孩,又能怎樣?
夏洛蒂啊,别離埃熱,你這顆不安分的浪漫的豐富的心,還能飄泊到另一個愛的港灣嗎?
創作的欣喜回到英國以後,幾乎事事不如意。家庭,事業,愛情,亂糟糟,一團麻。她本想和兩個妹妹一起辦個學校,可是發了招生廣告,卻無人報名。弟弟本來很聰明,全家人都希望他能成才。他卻缺乏與命運抗争的勇氣和毅力,随波逐流,貪杯嗜酒,不務正業。父親的眼睛幾乎失明。———憂郁而沉重的心情纏繞着這個孤傲的夏洛蒂。
1945年秋,夏洛蒂忽然驚喜地看到小妹妹艾米莉寫的一本詩稿。1946年5月,姊妹三人用姨母的遺産做印刷費用,以三個筆名———科勒•貝爾,愛麗絲•貝爾,阿爾頓•貝爾———自費出版了一本詩集。隻賣出兩本,幾乎沒引起世人的注意。盡管如此,他們的熱情卻為這本詩集的出版而鼓舞。
他們信心百增,開始寫起了小說。當年就拿出了成果:兩位妹妹的長篇小說被出版商接受了,而夏洛特的《教授》卻一次次遭到出版商退稿。
頹喪氣餒麼?辍筆麼?對自己的性格和才華的内在光輝和偉力有着冷靜的洞察和堅定的信心的夏洛蒂,無所畏懼地創作了另一部長篇小說———《簡愛》。
在陪伴父親醫治眼疾和料理家務的空隙裡,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成功了!多日的辛勞終于換來了豐收的欣喜。
家破了然而,世事多舛。勃朗特家太薄命。
1948年九月,頹廢自棄的弟弟,病死了。
1949年一月,獨立不羁,沉靜剛強的大妹妹艾米麗患肺結核去世了。
1949年五月,溫柔娴靜,堅強執着的小安妮也玉殒香消了。
電閃雷鳴,暴雨傾盆而下。天要塌了。
心靈的天空一片渾濁!
老天再給500年,我姐妹會著作等身麼?
活下來,去寫作“勇敢些,夏洛蒂”!
小妹妹的臨終叮咛一直在耳畔萦繞。夏洛蒂,你幹些什麼呢?唯有寫作。一個内向而富有才華的女性,一個博覽群書有着深厚文化功底而又滿腹激情的人,隻能選擇這種安靜而又能顯示自己才能的生存方式。
不寫作還能幹什麼呢?
1849年十月,《謝利》問世;
1853年,《維耶特》出版……
創作上的成功帶來了愛情的豐收嗎?甜果,你在哪裡?
對于幾個求婚者,她一直芳心自持,待字閨中,不肯輕許。
1852年,她已經三十六歲。漫漫的人生之旅啊,夏洛蒂,你就這樣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個人走完嗎?
喜結良緣這一年的12月,又有一位青年鼓足勇氣,懷着顫抖的心情來敲響她愛情的門扉。這個人就是他爸爸的副牧師阿瑟•貝爾•尼古爾斯。他輕輕敲她的門,她心裡閃電似的,立刻明白要發生什麼事了。她說,第二天給他答複。半推半領着他走出房間。她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父親堅決不同意。
她順從父親,生怕惹病老人。——是不是,在父親的心中,你個傻小子,咋配得上我手心裡的寶?
第二天 ,夏洛蒂便拒絕了尼爾斯。
後來,父親的看法慢慢地改變了。他們終于在1854年6月締結良緣。然後去愛爾蘭旅行。可惜的是,幸福的婚姻生活隻過了半年,她就病了。
蝶淋的是雨,滴在地上的是淚
凄風苦雨那是1855年初,夏洛蒂由于散步時間太長,而着涼感冒,從此卧床不起。同年3月31日清晨,39歲的夏洛蒂•勃朗特竟溘然長逝。身邊留下未竟的小說《愛瑪》,留下還沒愛夠的親人。
她被安葬在姐妹們的墓旁。生前是手足,死後依然是家人。
青山翠柏依舊在,一抔黃土掩風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