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三七種植方法(太昕陽 攝)
運用新技術的三七種植基地(太昕陽 攝)
采用新型種植技術三七園區内的環境控制系統(太昕陽 攝)
豹區智慧園主管秦孔雲查看三七生長狀況(太昕陽 攝)
雲南文山種植三七曆史悠久,在400年傳統種植過程中,先民們逐步掌握了三七的生長習性,但由于缺乏一定生物原理知識,三七的病蟲害防治及無法連作的問題一直無法解決,成為制約三七農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2000年後,文山州在三七規範化種植和管理上進行有益探索,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三七規範化種植規程、技術、質量标準,特别是以三七塑料遮蔭網、鐵絲、自動噴灌等為代表的一批新材料、新設備的全面推廣使用,開啟文山三七由傳統種植向現代種植的轉型。到如今,更是創新出通過“無土栽培”技術進行三七種植,通過人工對營養物質和溫濕度的調配,從而對三七的生長過程進行全程控制。
秦孔雲,雲南白藥豹區智慧園主管,當講到他與三七的故事,秦孔雲告訴記者,“我是文山人,可以說是從小熟悉三七也知道三七傳統種植中的難題,大學畢業後,我便回到文山,投身到三七種植技術的改良工作中,一幹,就是十年。由于三七的連作障礙,我們起初隻能到處去借基地來種,近處的借完了,就隻有往遠處借,生活條件也越來越艱苦,但是看着種子播下去一天一個樣的變化,成就感油然而生,就是這樣對三七的熱愛,支撐着我這十年日複一日的研究。”
目前,經過不斷的嘗試,在基質的選擇上,從最初的幾十種到最後的四到五種,再經過對機器設備的不斷調試。在未來,三七種植将從傳統種植向智慧農業的轉變,實現從“經驗到數據再到數據優化”的趨勢,并從目前的試驗階段在程序優化後降低成本,逐步推向市場,為消費者提供更穩定更優質的三七制品。(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