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雪剛過去不久,丁酉年臘月十五,雞年最後一個滿月望日,正好趕上了月食,更為不同尋常的是超級月亮、藍月亮、紅月亮于同一夜晚亮相,而這般三月合一的盛景已經有152年未曾出現了。
平日裡霧霭沉沉,唯能見一輪殘月孤零零地四處照歸人。三月合一也算是小紅了一把,刷了一波流量。
但不知仰望夜空的諸君是否注意到,圓月被食尚未複明,天地一片漆黑的一瞬間,有幾顆殘星閃過呢?
繁星到底還是趁着明月狼狽的瞬間,見縫插針地小秀了一把,群星如撒沙而出。可惜還是沒有穿透霧霾,争過月亮152年難遇的風頭。
所以,小編今天偏不提明月,單來聊一聊人盡皆知但不盡解的——
星 宿
沒錯,“一個月”跟月球的運行周期密切相關。
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即為理論上的一個月。
但古代人沒有離開過地球表面,隻能觀察每晚月亮的變動來判斷日期。經過長久的觀測,先民們發現,月亮不但有陰晴圓缺的月相變化,也在恒星之間,以一定周期,不斷地變換位置。月亮回到恒星間同一位置的周期,被稱為一個恒星月。
恒星離我們過于遙遠,在地球上以肉眼看來,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幾乎是固定的,所以被叫作恒星。古代先民便以恒星為參照物,記錄月亮的運行軌迹。
宇宙中繁星點點,密如針眼。為了更好地認識恒星,先民們發揮想象力,将恒星若幹想象為一個圖形,将整片星空化整為零,月亮每經過一處,便為一宿。星宿的宿名便來源于其自身的形象,看起來像什麼,就叫作什麼。比如箕宿,就是周圍的四顆星連起來像一個正對着銀河的簸箕。
▲簸箕與箕宿
“宿”在《說文解字》中意為“止”,在甲骨文中就像一個人睡在房屋内席子上,本義為住宿、過夜。
星宿,在古人眼中,就是月亮在天上的臨時住所。
一個恒星月中,月亮每晚在恒星間都有一個旅居的住所。一個恒星月約27.33天,但日期的計算不能使用半日,所以一般取餘數27,或取整數28,也就是說月亮在一個恒星月中會換過27或28次住所。
這便是二十八宿的由來了。
2
中國古代的先民們很早就開始了對天文的觀測和記錄。
殷商甲骨蔔辭中就有八條關于月食的記錄,均為商王武丁時期的刻辭,分别記錄了武丁時期發生的五次月食。
釋文:
癸亥蔔,争貞:旬亡禍?一月。
癸未蔔,争貞:旬亡禍?二月。
癸卯蔔,(争貞):旬亡禍?三月。
(癸)卯(蔔,争)貞:(旬)亡(禍)?五月。
(癸)未蔔,(争貞):旬(亡)禍?
癸未蔔,争貞:旬亡禍?三日乙酉夕,月有食。聞。八月。
辭意:
癸未日占蔔,貞人争貞問:“未來的十天有沒有災禍?”占蔔後的第三天是乙酉日,這天夜裡,發生了月食。這是外地報告的。時間在八月。
先秦的各類典籍文獻中零散地記錄了二十八宿部分星宿的宿名。
《詩經·小雅·大東》曰: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看那天上的銀河,照耀燦燦閃亮光。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鼎足三顆織女星,一天七次移動忙。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縱然織女星一天七次移動,
卻總也織不成美麗的花樣。
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看那明亮的牽牛星,不能拉車難載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
東邊有那啟明星,西邊有那長庚星。
有捄天畢,載施之行。
畢宿的星柄彎長,把網張在路上。
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南邊天上有像簸箕的箕宿,卻不能簸米揚糠。
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
北邊天上有像酒鬥的鬥宿,卻不能舀取酒漿。
其中不僅提到了女、牛、畢、箕、鬥,五個星宿的宿名,還描述了每個星宿的形象。
《周禮·考工記》記載“女蓋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意思是說,馬車上傘的傘蓋由二十八根傘弓來支撐,象征着二十八星宿拱衛中天。
馬高88.2厘米,長78.8厘米;車高95.2厘米,長96.5厘米。由輿車、傘蓋、禦奴和馬組成。輿車雙轅,雙輪各有輻條16根。禦奴跪坐,作雙手持缰狀,以黑、白兩色勾出眼、鼻及冠服。馬用紅、白、黑三色彩繪,馬口含獸面飾銜嚼一副,頸上套轭。
公元前約5世紀、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件漆箱蓋,是迄今發現的最早出現完整二十八宿的文物。
▲曾侯乙墓漆箱蓋
箱蓋呈長方形,内壁一周扣榫,四角各向外延伸出一個把手。蓋面呈拱形,頂部兩側各有一個長方形紐。箱蓋通長82.8厘米,寬47厘米,通高19.8厘米。内壁髹紅漆,外壁髹黑漆。
蓋面上以黑漆為底,繪紅彩。中心用粗筆書寫一個篆文的“鬥”字,圍繞鬥字一圈的是篆文的二十八宿古代名稱,字迹清楚,按順時針方向排列。東邊是蒼龍,西邊是白虎。
▲曾侯乙墓漆箱蓋二十八宿古代名稱對應
《呂氏春秋·圜道》中提到了最早的關于完整二十八宿的記載:“月躔二十八宿,轸與角屬,圜道也。”
二十八宿是圜道,是月亮運行的軌道,其始于角宿而終于轸宿,又回到角宿。
漢代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成熟時期,這一時期的文獻,如《淮南子》、《史記》等,不僅對二十八宿及日、月、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等有詳細的觀測記錄,而且漢代的墓葬壁畫、畫像石等也有許多表現星象的天文圖。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裡,陝西靖邊一座新發現的漢代磚室墓中就首次出土了星形、星數、圖像、題名四要素齊備的二十八星宿圖。這也是目前已發現的、内容最完整的二十八宿星圖。
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曾出土兩卷古代星圖,一卷《全天星圖》被英國人斯坦因從王道士處騙走,現藏于英國大不列颠圖書館;留下的另一卷為殘卷《紫微垣星圖》,現藏于敦煌文化館。
其中,《全天星圖》又被稱為“敦煌星圖甲本”,為彩繪絹本,長1.98米,繪于唐代中宗年間(公元705年前後),描繪了超過1300顆星星,包括人類肉眼很難觀察到的微弱星星。而歐洲各國在望遠鏡發明以前,始終沒有繪出超過1022顆星的星圖。
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如何觀測到了這般數量的星,至今仍是一個難解之謎。
▲《敦煌星圖甲本》局部
到了這一時期,随着古人對天文星象認知的進一步加深,二十八宿的形象越來越多見于藝術化的表現。
“畫龍點睛”的張僧繇是南朝梁時代時繪畫成就最大的人,已無真迹流傳,僅唐代梁令瓒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存世。在這幅畫中,畫家描繪了他想象中的二十八宿神人形象。
此圖原分為上下兩卷,繪五星二十八宿神形象,前畫五星,後畫二十八宿,現僅存五星和十二宿圖。每個星、宿各作一圖,或作女像,或作老人,或作少年,或獸首人身,或作怪異形象。每圖前有篆書說明。
敦煌莫高窟第61窟甬道南壁壁畫《熾盛光佛變相圖》中,也以二十八星官的人形形象來表現二十八宿。
▲元代《熾盛光佛變相圖》壁畫
繪于莫高窟第61窟甬道南壁,熾盛光佛坐于車上,車後插龍旗,因文殊菩薩具有統禦九執、十二宮、二十八宿的職能,故周圍繪有九曜星神簇擁,畫面上部彩雲中畫出二十八宿星官神像,并穿插黃道十二宮圖象。
3
黃道十二宮起源于古代巴比倫,後流傳到古希臘。隋唐時期,黃道十二宮經由印度,與佛經一起傳入中國。
黃道十二宮的劃分與二十八宿原理相近,因而逐漸被中國傳統的天文體系吸收。
黃道是肉眼觀察到的一年之内太陽在恒星之間走過的路徑,可視為與赤道相交的一個大圈,也可以說是地球的公轉軌道面。
黃道十二宮将黃道平分為十二份,每宮30°,記錄太陽進入每一宮時間的始末,在十二星宮中選擇一個星座來命名星宮。比如春分公曆的3月21日前後,太陽進入黃道0°,谷雨4月20日前後離開黃道30°。古人就把黃道0°至30°劃定為一個星宮,然後選擇了這個星宮範圍内的白羊座,把星宮命名為白羊宮。
河北宣化遼代張世卿墓的墓室墓頂壁畫中就出現了黃道十二宮與二十八宿同時出現的星圖。
墓頂中央為一面銅鏡,象征天的中心,其四周繪蓮花,其外分列日月、五星和北鬥,再外為二十八宿,最外為十二個小圓圈,圈中繪黃道十二宮的圖象。
▲河北宣化遼代張世卿墓的墓室墓頂星圖壁畫 線描摹本
黃道十二宮與二十八宿在其後不斷融合發展,直到清末,康有為在其著作《諸天講》中正式确定了十二星座的名稱,二十八宿與十二宮漸隐,而十二星座廣為人知,成為現在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希臘黃道十二宮圖形和符号
現代十二星座的算法是按照公曆生日,吻合哪一個星宮的時間段,就是哪一個星座。實際上,十二星座的原理,就是看太陽在你出生的這一天,走到了黃道十二宮的哪一宮。比如,一個生于4月4日的人,對應時間段是3月21日至4月20日的白羊宮,那麼他的對應星座就是白羊座。
是不是明白了原理,就發現其實十二星座很簡單呢?
二十八宿也同樣簡單。
因為小編替你已經把每個星宿的時間段算好了,隻需要對照自己的公曆生日,看在哪一個星宿的時間段裡,你就是那一個星宿啦~
婁lóu | 3月21日至4月2日 |
胃 | 4月3日至4月15日 |
昴 mǎo | 4月16日至4月29日 |
畢 | 4月30日至5月12日 |
觜 zī | 5月13日至5月25日 |
參 shēn | 5月26日至6月7日 |
井 | 6月8日至6月20日 |
鬼 | 6月21日至7月3日 |
柳 | 7月4日至7月16日 |
星 | 7月17日至7月29日 |
張 | 7月30日至8月11日 |
翼 | 8月12日至8月24日 |
轸 zhěn | 8月25日至9月6日 |
角 jiǎo | 9月7日至9月19日 |
亢 kàng | 9月20日至10月2日 |
氐 dī | 10月3日至10月15日 |
房 | 10月16日至10月28日 |
心 | 10月29日至11月10日 |
尾 | 11月11日至11月23日 |
箕 jī | 11月24日至12月6日 |
鬥 dǒu | 12月7日至12月19日 |
牛 | 12月20日至1月1日 |
女 | 1月2日至1月14日 |
虛 | 1月15日至1月27日 |
危 | 1月28日至2月9日 |
室 | 2月10日至2月22日 |
壁 | 2月23日至3月7日 |
奎kuí | 3月8日至3月20日 |
PS:
此表格僅供參考哦~因為二十八宿其實有很多種不同的算法,這裡僅選用最簡便普适的一種:根據恒星年中太陽經過二十八宿位置的時間來劃定星宿,所以與其他算法相比,一定的誤差是在所難免的。
▲十二星宮與二十八宿對照圖
參考文獻:
[1]鄭紹宗.河北宣化遼壁畫墓發掘簡報[J].文物,1975(08):31-39 95-101.
[2]夏鼐.從宣化遼墓的星圖論二十八宿和黃道十二宮[J].考古學報,1976(02):35-58 195-198.
[3]趙聲良.莫高窟第61窟熾盛光佛圖[J].西域研究,1993(04):61-65 76.
[4]馮時.中國天文考古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5]潘鼐.中國古天文圖錄[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
[6]陳久金.鬥轉星移映神州:中國二十八宿[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