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傻狍子”的名号,大家一定都聽過,是當地的一種野生動物。
早些年,因為狍子肉質鮮美,經常被人們捕食。
後期,人們開始關注自然的健康發展,2008年就頒布相關法令,禁止捕捉、買賣和食用野生狍子。
狍子目前的生存狀态顯示是低危,在過去,有打獵經驗的人深有體會,狍子的數量很多,尤其是在東北區域,富饒豐沛,就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鑽進被窩裡”的說法,而如今,和自然接觸的機會不多,環境也大不如前,現代人幾乎很少在野外見到狍子了,圈養的倒是很多。
盡管和狍子的接觸少了很多,但狍子“傻”的形象卻被流傳了下來。
很多人即使沒有親眼看過狍子,但一說起狍子,就隻能聯想到“傻”。在東北也有人将敦厚老實的人稱為“狍子”,明着是誇,但也帶有一定的諷刺意味。
狍子的“傻”表現在哪裡呢?
從老一輩的描述中,狍子确實比一般的動物傻多了,例如:
1、外形就傻憨憨的。
别的鹿長的角,又大又長,而雄狍子的角比較短,分支也比較細,短短的像兩根“天線”,還有一個類似愛心的白屁股,當遇到危險時,還會炸毛。
2、遇到危險不跑,反而還會回頭看。
在野外狍子三五成群,隻要大叫一聲,狍子不會馬上跑走,反而會回頭,呆呆地望着你,如果你打倒了一隻,那麼其他的會在不遠的地方觀察你,有的膽子比較大,還會靠近來看。
3、早期獵人追狍子的時候,獵人要是累了停下來,狍子也會停下來休息,似乎在不遠的地方等着你,等獵人休息好了,繼續追,狍子也會繼續跑。
4、狍子會走回頭路,隻要在原地蹲守就可以捕到回頭的狍子。
5、狍子還會把頭埋進雪裡,以為這樣就不會被發現了。
看到這裡,不禁疑惑,狍子真的這麼傻嗎?這麼傻為什麼還沒有滅絕,而且還處于低危的狀态?
狍子究竟是怎樣一種生物?
狍子,也叫矮鹿,是一種鹿科動物的俗稱,前文提到的傻狍子,其實是指我國東北地區常見的東方狍,而在歐洲地區,也有一種狍子叫西方狍,兩種生物以高加索山脈為界限,東方狍在山的東邊,而西方狍生活在山的另一面。
和西方狍相比,東方狍體型更大,角也較長一些。
狍子在鹿科裡面,體型中等偏小,體長1米左右,體重15-30千克。
喜歡生活在密林中,膽子很小,白天休息,晚上才出來活動,喜歡以枝葉、嫩芽、漿果等食物。
雄性狍子有短短的角,在秋冬季節會脫落,然後再重新生長。
狍子的繁殖方式很特别,一年一胎,一胎隻生1-2個,相對而言,繁殖力比較弱,為了提高小狍子的存活率,雌性狍子會控制小狍子的出生時間,原本七八月繁殖,3-6個月就會出生,為了确保小狍子會在溫暖的6月出生,雌性狍子會延遲着床時間四五個月。
狍子真的傻嗎?
狍子是一種鹿科動物,衆所周知,鹿是一種膽小但非常機敏的動物,對于狍子來說,也是一樣的,它也膽小,但非常機敏,隻不過它的好奇心比較重。
那些看似傻的行為,都是狍子面對危機情況的一種自然反應,隻是被人類曲解并以訛傳訛罷了。
簡單來說,屁股炸毛,并不是被吓的,白白的屁股一方面能迷惑追趕的捕食者,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指示燈,警示同伴有危險的同時,也能讓自己幼崽跟着“白屁股”走,不要走丢。
喜歡走回頭路,是因為這裡是它熟悉的地方,逃跑後回到熟悉的地方是一種本能,它以為捕食者已經走了,沒想到捕食者竟然是聰明的人類,人類的圈套,别說是狍子,其他動物也不能識破。
還有回頭看,呆住不跑這些行為,通通可以歸結于狍子的好奇心,“好奇害死貓”,一生都生活在深山中,看到不常見的人類,總多看幾眼,确定是否有危險,隻要确定是有危險的,狍子比誰都跑得快。
更誇張的是狍子将頭埋在雪裡的說法。實際上,野生動物學家也曾辟謠,認為這也是以訛傳訛造成的。狍子是食草類動物,需要經常吃東西才能保存體力,一般來說,捕食狍子的動物都是爆發性的,追一下沒追到就會放棄,不曾想遇到的是有耐心有耐力的人類,為了抓狍子可以追趕一天,在這種情況下,狍子隻有累死的份。
最後
總的來說,狍子并沒有傳說的那麼傻。
隻是它遇到了聰明的人類,利用它的自然反應來捕捉它,卻被認為是傻狍子。
但若反過來思考,在自然界中又有幾個動物能逃脫人類的捕殺。
如果一定要說狍子的缺點,最大的應該是好奇心和看待世界的單純。
它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對世界也抱有美好的想法,才會在看到敵人(人類)時,再三确認是否存在危險,才給了敵人抓住自己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