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甯田甜實習生張洪瑞文圖
随着賈魯河文化浮雕牆的全部完工,鄭州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二期工程中的公廁等也已裝修完畢,正在逐步驗收。細心的市民發現,這些已完工的兩岸構築物和裝飾,仿佛都有文化寓意在裡邊。
浮雕牆已全部完工,“水”文化符号凸現
12月29日,記者再次來到賈魯河惠濟段兩岸看到,之前一直關注的賈魯河惠濟段北岸的文化浮雕牆已全部完工。
從東到西,分别有中牟縣的“明山廟”“圃田澤”“東風渠”“象湖”“賈魯濕地”“知青農場”“索須河”“京水鎮”……
《辭源》載:“賈魯河鄭縣以上謂之京水。”
“京水鎮前景物好,索須翻銀浪,黃河湧金濤。出賢哲,産英豪。曆代文風高。”
有在此觀光休閑的市民說,賈魯河兩岸的這些裝飾物和設計等,文化氣息濃厚,頗有講究,這些設計都有哪些文化寓意呢?
賈魯河曆史發展是總體設計淵源,将來可掃碼了解
12月29日,記者采訪到了鄭州市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的總設計師胡麗香女士。
她介紹,整個賈魯河曆史比較悠久。為突顯賈魯河的水文化,他們将設計前準備工作的重點放在了梳理賈魯河從古至今的曆史脈絡上,研究它怎麼從以前的一條“鴻溝”逐漸發展成為當今這樣的格局。河圖洛書是文明的一個起源,而他們設計的賈魯河圖同樣是想表達賈魯河悠久的曆史。
“我們對賈魯河的治理是96公裡,将近100公裡。因此我們采用了百裡畫卷的表現形式。”胡麗香說,“我們把中原地區這種依水而生、與水共存的文化提煉出來,研究了中原水系是如何演變成當下這樣比較安全的黃河、賈魯河水系。
她說,整個設計上,是把“水”字的象形文字提煉成兩個圓弧加一豎,體現這樣一個視覺形象。比如幾個公廁的設計也是和水文化統一的,從高處俯視你會發現,它是利用了“水”的象形文字的格局,橢圓形的公廁實際上就代表着“水”字兩邊的圓弧。
另外,像賈魯河沿岸所有的标識牌、公廁、圍欄以及燈具上的花紋,都是按照水文化的思路設計的。在賈魯河所經過的鄭州各個區域,都是用水文化這條主線串聯起來的,沿岸總共有六個分區的文化設計。每個分區都展現了賈魯河不同區段、不同曆史時期的文化。沿線各分區的具體設計也各不相同,比如惠濟區段體現的是漢代的鴻溝文化,對應的是棋盤紋的展示;到金水區展示的是雙河交彙的螺旋狀旋渦紋。
“在漢代的時候,我們的園林文化從皇家園林開始走向民間,因此在設計的時候,我們把漢代的建築風格如棋盤格、庭院、飛檐等運用到設計當中,這在賈魯河的惠濟段有明顯體現。到了鄭東新區段則更多地體現出了一個新城的概念,運用了現代幾何感的極簡主義設計。而中牟是賈魯河治理的最下遊,鄭汴一體化的綜合服務中心就在這裡,鄭汴一體化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再過五到十年,中牟的中心作用就會逐漸顯現。所以我們在這邊用的是清明上河圖的理念,因為它體現了一個宋代的繁榮景象。”胡麗香說。
胡麗香透露,将來等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結束後,以上所有具體的文化設計理念和文化淵源都會以标識牌、二維碼的形式向群衆展示,大家隻要一掃碼,就能很快了解到有關賈魯河文化的曆史和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