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俄羅斯軍隊沉寂多年之後的戰争,也是俄羅斯獨立以來的首次對外戰争。
這場戰争的對象盡管是一個彈丸小國,但是俄羅斯對抗的卻是整個西方世界。
而且這場戰争中,俄羅斯軍隊竟然是被迫防守的一方。
究竟是哪個小國會有如此勇氣,主動對北方的毛熊出擊?為什麼說俄羅斯打這場戰争是在對抗整個世界?最後戰争的結果又是如何呢?
反抗俄國的急先鋒這場戰争就是發生在2008年8月8日的俄羅斯-格魯吉亞戰争。
在北京奧運會開幕的當天晚上,距離煙花綻放的北京千裡之外,格魯吉亞以自己不足七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不足兩萬人的陸軍部隊,主動向駐紮在南奧塞梯首都的俄軍分三路發起了進攻。
集結的俄軍部隊
自1992年南奧塞梯通過全民公決要求與北奧賽特合并之後,格魯吉亞中央政府就同南奧塞梯當地政府産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并且發生了大規模的武裝沖突,成千上萬名南奧塞梯居民因為戰火逃離了家園。
同年,俄羅斯、格魯吉亞和南北奧賽梯政府達成了停火協議,三方組成了混編維護隊伍在沖突地區,也就是南奧塞梯,執行維和使命。
這一現狀一直維持了八年。2004年格魯吉亞政府在美國的扶持下,迎來了一個親西方總統,薩卡什維利。并且,在美國的煽動和鼓勵下,格魯吉亞政府雖然是獨聯體成員,但是一直力圖加入北約,融入西方。
對此,俄羅斯當然十分抗拒,對于俄來說,北約的東擴是其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2005年和2007年,格魯吉亞為了讨好北約和美國,就兩度試圖撤銷俄羅斯在格魯吉亞的軍事基地,俄羅斯和格魯吉亞之間險些爆發戰争。最終由于俄羅斯對北約的妥協,格魯吉亞還是成功地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格魯吉亞位置
北約的支持和俄羅斯的兩度退讓令薩卡什維利有些飄飄然,他認為在格魯吉亞軍事力量增長的現在,格魯吉亞已經有能力解決南奧塞梯的領土争端問題,并且格魯吉亞也許可以憑借南奧塞梯問題的解決,成功加入北約。薩卡什維利決定冒一把險。
所以薩卡什維利在2008年的格魯吉亞大選中承諾,将在新的總統任期内“徹底而輕松”地解決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問題。阿布哈茲是另外一塊格魯吉亞與俄羅斯有争議的領土,位于黑海沿岸。
2008年7月,南奧塞梯地區在薩卡什維利的授意下安全形勢驟然緊張,格魯吉亞軍隊和南奧塞梯地方軍隊之間不斷發生交火和炮擊事件。
墜毀的格魯吉亞飛機
俄羅斯-格魯吉亞戰争一觸即發。
俄軍包圍茨欣瓦利的時候,普京正坐在鳥巢觀衆席上時間進入2008年8月之後,格魯吉亞終于按捺不住,要開始對南奧塞梯動手了。
薩卡什維利認為,格魯吉亞可以主動出擊,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8月8日淩晨2時,格魯吉亞陸軍大約7400人向南奧塞梯發動進攻,在格魯吉亞幾十架空軍戰機的支援下,格魯吉亞陸軍于8月8日上午10時完成了對南奧塞梯首都茨欣瓦利的合圍。
南奧塞梯地方武裝與格魯吉亞陸軍發生了激烈交火,戰鬥一直持續到了下午2時40分,不低格魯吉亞正規軍的地方武裝撤離了首都大部分地區,格魯吉亞陸軍開始主動進攻駐紮在南奧塞梯的維和部隊,也就是俄羅斯軍隊。
戰鬥實拍
格魯吉亞軍隊發起對茨欣瓦利的進攻之後,俄羅斯的北高加索軍區就立刻成立了指揮部,俄羅斯陸軍總司令博爾德列夫大将成為了指揮部的總指揮,統一領導俄軍在南奧塞梯的軍事行動。
北高加索軍區迅速派出了駐紮在弗拉季高加索的第58集團軍,一支由2000多人組成,配備了100餘輛坦克和裝甲車、自行火炮的先頭部隊,從俄羅斯和南奧塞梯邊界的羅格斯隧道強行突入,沿河谷向茨欣瓦利方向高速推進。
此時格魯吉亞軍隊已經完成了對茨欣瓦利市絕大部分地區的控制,俄羅斯維和部隊在缺少援軍的情況下,在市區稍作抵抗便選擇了撤離。
街區中被擊毀的格魯吉亞坦克
下午17時20分,俄羅斯的先頭部隊踏着餘晖掃清了格魯吉亞軍隊在茨欣瓦利外圍的防禦,開始逼近市區,在向前撤離市區的俄羅斯維和部隊的指引下,第58集團軍占領了茨欣瓦利周圍的戰略要點,于9日淩晨完成了對茨欣瓦利的圍困。
此時擔任俄羅斯總理的普京正在北京鳥巢奧林匹克中心,觀看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根據當年留下來的視頻來看,普京的心情并不是很好。
完成對茨欣瓦利的合圍之後,俄羅斯空軍開始深入都格魯吉亞境内轟炸,格魯吉亞的各大機場、港口等重要目标迅速陷入了一片火海,僅僅隻有幾十架飛機的格魯吉亞空軍根本無法與俄軍抗衡,俄羅斯的增援部隊也陸續抵達俄格前線,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茨欣瓦利就再度易主。
普京在鳥巢
9日17時,俄羅斯占領茨欣瓦利全境,同日,俄羅斯也開辟了第二戰場,位于黑海邊緣的阿布哈茲迎來了俄羅斯陸軍第20摩步師和空降兵第7師,俄羅斯黑海艦隊也封鎖了阿布哈茲的海岸線。到8月10日夜晚,俄羅斯又再度宣布向阿布哈茲增兵9000人和350輛裝甲車。
薩卡什維利沒想到自己玩脫了,他向北約求援,結果北約對他置之不理,他向俄羅斯尋求停火,但是怒火中燒的普京大帝同樣拒絕了他的搖尾乞憐。
奪回南奧塞梯的俄軍開始向格魯吉亞南部縱深進軍,黑海艦隊的海軍陸戰隊在格魯吉亞奧恰姆奇拉地區登陸,到8月11日淩晨,俄陸軍已經在阿布哈茲包圍了困守在科多爾峽谷的殘餘格魯吉亞軍隊,格魯吉亞境内的工業、交通、軍工、能源等多處設施遭到了俄空軍的緻命打擊。
格魯吉亞武裝
到8月12日16時,俄軍已經占領了格魯吉亞近三分之二的土地,時任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宣布俄軍在南奧塞梯地區的軍事行動結束。
次日,在法國總統薩科齊的斡旋下,格魯吉亞接受了俄方與法方商讨出的六點和平協議。根據此項協議,俄羅斯再次獲得了部署軍隊在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地區的權利,并且可以在超出這兩個區域六公裡的範圍内巡邏。
一個事實上的軍事緩沖區在俄羅斯的主導下建立在了格魯吉亞的國土上。
回顧五天的戰争過程,我們不難發現戰争分為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格魯吉亞主動出擊,第二個階段俄羅斯快速反擊,第三個階段俄羅斯擴大戰果。在這三個階段中,格魯吉亞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俄軍部隊
格魯吉亞軍隊死亡146人,1400餘人受傷,經濟損失達30多億美元,并且丢失了在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争奪權,戰争潛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
那麼這場在格魯吉亞看來是主動出擊的軍事行動,為什麼俄軍反應得如此迅速呢?
在格魯吉亞發動進攻之前,俄羅斯就已經知曉由于格魯吉亞有曆史前科,所以俄羅斯一直都有針對格魯吉亞的軍事預案。
從蘇聯解體以來,圍繞着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問題,俄羅斯和格魯吉亞就一直沖突不斷。2004年新上台的薩卡什維利又主導格魯吉亞徹底倒向了西方,妄圖利用北約的力量對抗俄羅斯。
俄軍坦克
俄羅斯高層對此有着清醒的認識。俄格戰争并不是爆發與否的問題,而是何時爆發的問題。特别是2008年的科索沃獨立事件,令南奧塞梯與格魯吉亞的沖突愈演愈烈,這一現狀令普京更難判斷,俄格戰争的爆發應該已經為時不遠。
自從普京上台之後,俄羅斯就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軍事改革,不僅提升了軍事裝備水平,更振奮了俄軍一直以來低迷的士氣,細化了俄軍以往粗犷的作戰計劃。2005年,俄羅斯就已經開始制定各種緊急情況下對戰區力量和艦隊的調遣,預案在手,俄軍自然胸有成竹。
2008年7月,南奧塞梯與格魯吉亞沖突愈演愈烈的檔口,俄軍便舉行了一場針對格魯吉亞軍隊的軍事演習,參加演習的俄軍部隊正是主導了俄格戰争的北高加索軍區。
普京和俄軍士兵
守衛在俄格邊境的俄軍,隻等待格魯吉亞軍隊打響第一槍作為“起跑号令”了。
8月8日上午7時,也就是格魯吉亞軍隊向南奧塞梯發起大舉進攻五個小時之後,剛剛結束高加索演習的俄軍先頭部隊就已經通過了羅斯隧道。五角大樓裡的美軍高級将領回憶:“雖然事先我們已經預料到了俄羅斯的反擊,但是從來沒有料想過俄羅斯的反擊來得如此之快。”
這也是為什麼當格魯吉亞向北約求援之後,北約對其置之不理的原因。因為北約壓根就沒有做好俄羅斯快速反應過來的預案。
俄羅斯-格魯吉亞戰争是一場考驗,普京自二十世紀末上台以來對俄羅斯軍隊所進行的改革,在這一場戰争中得到了完全且成功的驗證。盡管在戰鬥中,俄軍依然暴露出了裝備水平不高,通訊能力欠缺等問題,但是總體而言,普京的改革是成功的。
俄軍在戰争中展現出了壓倒性的聯合作戰的威力,向世界彰顯了即使沉寂多年,俄羅斯軍隊,也可以同他們的紅軍前輩一樣強悍。
這一場僅僅發生在幾年前的戰争,對于我國的解放軍來說無疑有着很強的借鑒意義。大國如何在地區鬥争中展現自己的軍事力量,如何在地區博弈裡打好世界棋局,俄羅斯幫助中國寫好了一份答卷。
戰火撤離的平民
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相信有這樣一場戰争以供參考,我國在面臨現代國際環境下的領土争端問題時,同樣可以交出讓人民滿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