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現實生活中的潘金蓮。
不管是《水浒傳》還是《金瓶梅》,潘金蓮的原型人物都是同一個人。
在明朝時期,有一個叫清河縣的小地方,當地縣令武植的夫人就叫潘金蓮。
她本性善良,從不與人相争,一心在家相夫教子。武植大人也為人正直,剛直不阿,也因不與惡勢力低頭,被有心人故意醜化,散布謠言。
後作為民間故事被耐庵收錄并進行加工撰寫,才有了我們認識的那個恥辱比身高的潘金蓮。
所以,現實生活中的潘金蓮并不是一個狠辣,自私,淫蕩的人。而那個世人熟知且一生都被釘在恥辱柱上的潘金蓮,是經過一潮一代的民風演化,作者為諷刺當代社會的人物工具罷了。
二、 還原小說中潘金蓮的另一面
1、最開始知道潘金蓮,是在《水浒傳》中的24回到26回。她在小說中作為一個襯托人物,目的是烘托了武大郎和武松兄弟之間的情深意切。
而真正作為主角認識和了解潘金蓮是在《金瓶梅》中,故事是在《水浒傳》中和西門慶的風流之事繼續上演的劇情,刻畫了一個不知廉恥,沒有節操的性情中女人的形象。
《金瓶梅》中把潘金蓮更加深刻地描繪成了一個全方位自私,又不分對象的亂淫,心狠手辣、搬弄是非,讓人恨得牙癢癢的一個人物形象。
但是,如果我們再深挖一下她的出生背景和成長環境,也許,就不會一邊倒的評價她了,雖然抵不過她的所有過錯,但也能适當地理解她,同情她了,因為畢竟她也是時代的“棄嬰”。
2、潘金蓮出生在一個裁縫家庭,上面有五個哥哥姐姐,她排行老六,因為家庭生活不濟,9歲的時候就被賣到了王招宣府中作使女學習彈唱。後被張大戶收用,張大戶對亭亭玉立的潘金蓮垂涎三尺,但是因其妻子嚴厲,張大戶便将她嫁給武大郎,好準備自己以後可以随意欺負。
這樣一個被買來買去的女孩子,生在那個自己都沒有辦法保護好自己的年代,“自衛”便根深蒂固的長在了潘金蓮的内心。
他沒有獨立的人格,更不懂得世賢禮儀,社會教給她的隻是可以用任何不擇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安定生活。
在當時弱肉強食的社會,生的聰慧美麗更是過錯,所以即使她是弱勢群體,也沒有得到因得的保護和接納,她本能的照本宣科,把别人對她的各種醜惡變本加厲的還給了周圍的人,和那些她認為會阻攔她得到幸福的人。
生活,從來都不易,我們不能感同身受,也做不到施恩于天下,但請善待每一個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