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甯波餘姚大運河沿岸又添一重要景觀。伫立在運河餘姚段北岸、有着600多年曆史的當地地标性建築——舜江樓在修繕一新後向市民和遊客免費開放。舜江樓立于古城牆之上,飛檐翹角,莊重古樸,是餘姚境内大運河兩岸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也是餘姚城市文化的象征。舜江樓的重新開放,是餘姚切實推進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的一個生動事例。
甯波餘姚地處浙東甯紹平原中部,溝通紹興與甯波兩地,境内以姚江為浙東運河主體,涉及的河段有 “虞餘運河餘姚段”和“慈江餘姚段”兩處。餘姚段運河所在的浙東運河,是中國大運河内河航運通道與外海連接的紐帶,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端點之一。如果說京杭大運河溝通了黃河與長江流域,将大河文明連成整體,那麼浙東運河則将其觸角伸向了海洋,與海上絲綢之路相接,為大河文明找到了一個出海口。
大運河是彌足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産,是不可複制的城市文化資源。餘姚是陽明故裡,陽明思想在當地已經深入人心。近年來,餘姚以不舍晝夜的使命感和緊迫感,紮實推進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曆史文化資源,因地制宜改造提升運河沿線景點古迹,努力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激活“運河新生”,讓古老的運河文化在陽明故裡煥發生機和活力。
在餘姚馬渚鎮,鎮上有條河叫馬渚中河,又稱飲馬河,是迤逦千載的大運河的一段。依托姚江、中河等鎮域水系,馬渚鎮積極發揮“運河古鎮”優勢,完善鎮域綠化網絡,大力推進中河北側綠化工程,打造了占地6畝的休閑綠地公園。同時,開展“運河風情”鄉村振興文明示範線創建工作,以“運河”為軸,将沿岸曆史遺存和人文精華串珠成線。如今,新舊碶閘續寫傳奇,千畝油菜花搖曳生姿,田園黨建館建成開放,馬渚的運河文化、稻作文化、田園黨建文化與自然風景等元素有機融合,古運河兩岸正換發勃勃生機。
餘姚三七市鎮祝家渡村坐落于運河畔,那裡有一座南北橫跨慈江的鋼索自錨式吊橋,名為祝江大橋。祝江大橋是浙江省第一座鋼結構拉索橋,具有一定曆史價值,已經兩次進行維修保護。此外,為做好運河文化“利用”文章,三七市鎮建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協調機制,促進大運河慈江段融入井頭山文化,以八千年曆史的井頭山遺址、田螺山旅遊專線、“梅鄉古韻”精品線為中心,依托古村、古遺址、古楊梅林等古色文化,進一步設置完善旅遊路線;以陳布雷故居、雞山學堂為輻射點,祝雲線為建設連線,探索打造文化觀光旅遊帶,助推農村産業融合發展。同時,緊跟餘姚人才創業園和機器人小鎮建設,對接甯波都市圈,打造精品文化旅遊線路和品牌,促進運河文化遺産與旅遊産業融合發展。
千年大運河不僅通航、通貨,還是明清浙東學術思想的傳播通道,孕育了王陽明、黃宗羲等大思想家,使餘姚成為浙東文化與學術思想代表人物的主要活動空間。為此,餘姚圍繞大運河等傳統文化資源,投資建設陽明古鎮項目。作為“陽明古鎮”項目的重要闆塊,經過一年多改造的府前路曆史文化商業街區于去年10月底“開市”,引進了本土老店、非遺文化展示和新型時尚生活體驗等業态,使其成為一個适合大衆休閑、遊玩、購物的體驗街區,運河兩岸昔日的繁華勝景重現。
運河沿岸的文化遺存連綴成一條熠熠生輝的文化長廊。未來,餘姚将以項目為依托,加快推進大運河詩路文化帶建設。以牟山為起點,以項目為珠予以串聯,加快牟山湖旅遊度假區、馬渚易貨美妝小鎮建設;推進姚江水岸詩路文化交流中心、陽明古鎮和市公共文化中心建設;推動丈亭運河老街保護規劃修繕項目,釋放丈亭老街活力;以申報河姆渡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載體,打造文旅綜合項目,加快大運河詩路文化帶建設。(浙江之聲記者高嵩、通訊員張伊夢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