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肝膽科的一個醫生聊過,他說他看誰都是肝膽濕熱,我說你太誇張了吧,他說不是,肝膽濕熱的人确實很多。
持這種看法的人不在少數,清朝有個叫王旭高的醫家,也是這個态度,他的名作《西溪書屋夜話錄》,又名《治肝十三法》,是從肝論治的典範,估計在他看來,誰都有肝病。
清嘉慶、道光年間,在錫金(現在的無錫)的街道上,常會有斜背青布包袱、身騎白馬的人匆匆趕路,這人不是别人,正是王旭高,他行色匆匆,出診看病。
王旭高是江南名醫,這麼有名望的醫生,往往都需要病家“八擡大轎”來請,但是王旭高認為,病家貧苦人家衆多,坐轎費用高,清貧之人負擔不起,還耽誤行程,索性自己養了一匹白馬出診用,所以就有了剛才的一幕。
《治肝十三法》從肝入手,将肝病分為肝氣、肝風、肝火等不同類型,比較系統地介紹了肝病的治法,對中醫臨床做出了巨大貢獻。
什麼是肝膽濕熱?
肝膽濕熱是臨床常見的證型。
肝膽濕熱有一系列的症狀,依據個體差異,可能會表現為兩脅脹滿,面目皮膚發黃,口苦,口粘,惡心嘔吐,小便黃,苔黃膩,脈弦數等症狀,男性可能會出現陰囊潮濕、濕疹,女性或見帶下黃臭,外因瘙癢等症狀。
引起肝膽濕熱的原因有很多,感受外界的濕熱,或嗜酒,多食肥膩,濕熱蘊結在肝經,就會出現一些列的上述肝經濕熱的症狀,膽汁淤積就會面目發黃,氣機郁滞則兩脅脹滿,腹脹,惡心嘔吐,濕熱下注就會陰囊潮濕,白帶黃臭,外因瘙癢。
治療肝膽濕熱,臨床常用龍膽瀉肝湯,龍膽瀉肝湯有中成藥,名叫龍膽瀉肝丸,是臨床常用藥。
說說龍膽瀉肝丸組成:龍膽、柴胡、黃芩、栀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地黃、炙甘草
方中用龍膽草為君藥,清利肝膽實火,兼顧下焦濕熱。
黃芩、栀子、柴胡苦寒瀉火,車前子、木通、澤瀉使濕熱從小便出,為臣藥,生地、當歸補益肝陰,草調和諸藥。
今天重點講講龍膽草這個藥。
龍膽草
龍膽是龍膽科植物條葉龍膽的幹燥根莖,又被稱為草龍膽、龍膽草、苦龍膽草等,味苦,性寒,歸肝膽經,能清熱燥濕、瀉肝膽火,常用來治療濕熱黃疸、帶下等病。
龍膽味苦澀,主骨間寒熱,驚痫邪氣,續絕傷,定五髒,殺蠱毒,久服益智不忘,輕身耐老。《神農本草經》
治咽喉腫痛,洗瘡疥毒腫。《滇南本草》
為苦味健胃藥及消炎藥,功能清濕熱,明目,止痢,殺蟲。《科學注解本草概要》
龍膽因其清熱利濕的作用,在臨床上常用來治療感染性疾病、眼疾、皮膚病。傳統認為,龍膽是大寒之藥,大量用能損害脾陽,所以不宜長時間大劑量使用。
最後,還要提一下龍膽瀉肝丸事件,龍膽瀉肝丸因為關木通的的腎毒性,一度被下架,其實,最開始龍膽瀉肝丸裡的木通是川木通,到了近代東北的關木通混用,而關木通有腎毒性,出現了關木通事件,不過現在關木通已經禁用,現在龍膽瀉肝丸裡的木通為川木通,沒有腎毒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