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曾經在武昌黃鶴樓下的都府堤當了幾年寓公,這個遺留的地名,依然從包漿中滲透出昔日的榮華和森嚴。那些年幾乎以步丈量了武昌城司門口一帶的各個角角落落,戶部巷(官衙)、糧道街(通衢)、鬥級營(兵棧)、胭脂路(你懂的)。
大成路有個方圓數裡最大的菜市場,有新鮮魚和各種尖闆眼(武漢話,形容少見新奇的東西),菜場隔壁是那家據說是武漢音樂學院教授操刀的熟食店--廣州燒烤,鹵肥腸别具風味。
其實,晚上的大成路更熱鬧些,夜幕降臨,大成路即被占用為夜市,南北雜貨針頭線腦一應俱全,且開市以來,人氣不減。
解放路是武昌的縱貫線,舊稱長街,車水馬龍,商業繁盛,武漢音樂學院附近有若幹家樂器店,幾乎吸引了全武漢市的文青到此尋覓,彼時還沒那麼多培優班,操弄樂器的都是些長發飄飄的頹廢青年,鄙人的那兩支吉他即來自解放路。
在解放路衆多樂器行中有一家出道較早,且逼格甚高,隻是因為他的名字----大音琴行。大音者,希聲。這個名字甚得吾心,盡管從未登門求證,但每次路過,都頗為自得,自比伯牙之于子期,這位未曾謀面的店老闆得到了老子(聃)的點化。
還有大盈若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讷,皆為這一類表述,诠釋了老子哲學的核心思想,反者道之動。相比之下,那個武音教授取的店名就缺乏深度了。可能也是這個緣故,我一直固執的認為,大成路的名字一定來源于老子,而且自行腦補,大成若缺嘛。
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叫“确認偏誤”。它指人們會傾向于尋找能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對支持自己觀點的信息更加關注,而忽略矛盾的信息,一葉障目。
某日,從蛇山北麓轉下來,一小段緩坡是首義公園路,左側有個小學,往前就拐入大成路了,且慢,小學門口怎麼有兩塊巨大匾額,上書: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乖乖,這可不是鬧着玩的,一所小學可不敢如此僭越。雖然心裡一震,隐約有了答案,還是饒有興緻轉到小學後門,結果被門口保安攔住,說疫情期間,不接待訪客,對于我的問題,他也不知所以。
正當執拗争取入校考證時,一位年輕老師過來,對于我的問題,他回答,是的,這裡原來是文廟,并說,沒有什麼遺存,牆角有一塊碑有些記載,隻是現在不能參觀。原來,大成路并非源自老子,而是孔子----這位大成至聖先師!
今日的武昌,科教蔥郁,文風繁盛,名校名師,薪火相傳,這些成就,追根溯源,都應指向這位武昌城裡的大成至聖先師。
哲人其萎,斯文在茲。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