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氣分析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特别是在危重患者搶救中占重要地位。通過血氣分析,臨床醫生能夠對患者的通氣功能、換氣功能、機體的酸堿狀态及電解質紊亂的程度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
專家介紹
程真順 教授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血氣分析指标
動脈血氧分壓(PaO):PaO正常值為95~100 mmHg,其臨床意義在于判斷患者有無缺氧和缺氧嚴重程度。PaO處于60~80 mmHg為輕度缺氧,PaO處于40~60 mmHg為中度缺氧,PaO<40 mmHg屬于重度缺氧。此外,PaO還能判斷有無呼吸衰竭及衰竭類型。PaO<60 mmHg為Ⅰ型呼吸衰竭,PaO處于50~60 mmHg為Ⅱ型呼吸衰竭。
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指物理溶解在血中的CO分子所産生的壓力,正常值為35~45 mmHg,其臨床意義在于判斷人體通氣狀态、呼吸衰竭類型、呼吸性酸堿失衡以及代謝性酸堿失調的代償反應。
碳酸氫(HCO):指在實際PaO和SaO條件下所測得的血漿HCO含量,正常值為22~27 mmol/L,平均值為24 mmol/L。HCO受呼吸及代謝因素影響,當呼吸性及代謝性酸堿平衡失調均可出現HCO升高或降低。
pH:pH為體液酸堿度的指标,血液中pH實際上是未分離紅細胞的動脈血漿中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正常值為7.35~7.45。
二氧化碳總量(T-CO)含量:指血漿中結合的和物理溶解的CO的總含量。按容積計算,動脈血漿CO含量為48.5 vol%,靜脈血漿CO含量為52.5 vol%。受呼吸及代謝因素影響,當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謝性堿中毒時,T-CO增加;當呼吸性堿中毒和代謝性酸中毒時,T-CO減少。
陰離子間隙(AG):指血漿中未測定的陰離子與未測定的陽離子的差值。AG的臨床意義在于判斷三重酸堿失衡,高AG意味着患者産酸過多。
酸堿調節及判斷指标
血漿pH的正常範圍為7.35~7.45。如果HCO濃度受代謝因素影響出現原發性增高或降低,稱為代謝性酸中毒或代謝性堿中毒。如果HCO濃度受呼吸性因素影響出現原發性增高或降低,稱為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堿中毒。在單純性酸中毒或堿中毒時,由于機體的調節,雖然體内的HCO/HCO值已經發生變化,但pH仍在正常範圍内,稱為代償性酸中毒或代償性堿中毒。如果pH異常,則稱為失代償性酸中毒或失代償性堿中毒。
代償規律
HCO、PaCO任何一個變量的原發變化均可引起另一個變量的同向代償性變化,且酸堿失衡的代償性變化具有一定限度。原發失衡一般決定pH值是偏酸或是偏堿。當HCO和PaCO呈相反變化時,必有混合型酸堿失衡存在。當HCO和PaCO明顯異常同時伴有pH正常,應考慮混合型酸堿失衡存在。
酸堿失衡類型
動脈血氣分析六步法
step1
根據Henderseon-Hasselbach公式評估血氣數值的内在一緻性,[H]=24×[PaCO/HCO]。如果pH和[H]數值不一緻,該血氣結果可能是錯誤的。
step2
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堿血症或酸血症,若pH<7.35為酸血症,若pH>7.45則為堿血症。即使pH值在正常範圍(7.35~7.45),也可能存在酸中毒或堿中毒,需要核對PaCO、HCO 和AG。
step3
判斷患者為原發呼吸障礙或原發代謝障礙,當原發呼吸障礙時,pH值和PaCO改變方向相反;當原發代謝障礙時,pH值和PaCO改變方向相同。
step4
判斷患者為單一酸堿異常或混合酸堿異常。通常情況下,代償反應不能使pH恢複正常(7.35~7.45)。如果觀察到的代償程度與預期代償反應不符,很可能存在一種以上的酸堿異常。
step5
計算AG,AG的正常值約為12 mEq/L。對于低蛋白血症患者,AG正常值低于12 mEq/L。此外,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漿白蛋白濃度每下降10 g/L,AG“正常值”下降約2.5 mEq/L,如果AG增加,在以下情況下應計算滲透壓間隙。
如果AG升高,應評價AG升高與HCO降低的關系。如果為非複雜性AG升高代謝性酸中毒,潛在HCO應當介于22和26之間;如果這一值在正常值以外,則存在其他代謝紊亂。如果潛在HCO<22,則可能并存AG正常的代謝性酸中毒;如果潛在HCO>26,則可能并存代謝性堿中毒。
記住患者AG的預期“正常值”非常重要,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漿白蛋白濃度每下降10 g/L,AG“正常值”下降約2.5 mEq/L。
step6
結合臨床判斷患者血氣分析情況。
撰寫:劉家甫
編校:仇俊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