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七夕的習俗及其由來
七夕的習俗及其由來
更新时间:2025-04-18 16:54:30

七夕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曆史,而且還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具有中國浪漫的色彩,七夕節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宋代,古代七夕是靓女的專屬節日,七夕在農曆七月初七,又稱七夕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巧夕節等。

七夕發緣于古代中國,我們一直知道七夕節關于的上古神話故事,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但是這并不是節日的真正起因,七夕節的興起是因為古人對天象的崇拜、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在東漢時就出現了對人格化仙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民間老人講,認為牛郎織女一年見一次面,會思念對方而哭泣,不過每年這個時候也确實前後是下雨了,老人認為隻有不會說話,不懂事的孩子,七夕節晚上,讓孩子在葡萄樹下,會聽到牛郎織女的說話)當然人們對星的崇拜遠不止牽牛星,織女星,古人們甚至把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想象為一位神仙。

每逢七夕,月逢七,日逢七,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在民間表現為時間的階段性,在計算時間往往以七七為終結,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七又子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

還有一種說法,我國思想文化體系,基本确立在漢魏時期,主要推崇的是儒和道,從牽牛星織女星的命名來說本質上是道家文化,到了漢代終于與儒家文化相融合,天人感應的星論,基礎就是“天人合一”既天道和人道,在漢代自然宇宙觀與人的世俗生活緊密相連,又與自然的神秘力量,有着不解之緣,天人合一的這種思想對中國人審美影響深遠,而牛郎織女的愛情,就是天上,人間、又借助于神話傳說完成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想象力,就是天人合一的審美體現,當然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有助于對古代君主的效忠,也體現了道教與儒家在古代的地位。

随着我國,不斷的發展狀大,把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帶給了鄰國,日本,朝鮮,越南等也重視我國的七夕節。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七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這是我對七夕節一點認識,有不對的地方,朋友們指正,讓我也能更好的認識與學習!

七夕的習俗及其由來(七夕的由來與影響)1

七夕的習俗及其由來(七夕的由來與影響)2

七夕的習俗及其由來(七夕的由來與影響)3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農曆十月出門的好日子
農曆十月出門的好日子
,
2025-04-18
重慶老人死後的風俗
重慶老人死後的風俗
作者近影百家米文/劉靜記憶很神奇,有些很久前發生的事,盡管細節已并不那麼清晰,卻在頭腦裡一直揮之不去。比如,我對農村親人過世後“讨百家米”一事,就留有比較獨特而鮮明的印象。(網絡圖片,緻謝原創)農村把白事看得非常重要。親人仙逝,會有一系列隆...
2025-04-18
熱依紮獲優秀女演員
熱依紮獲優秀女演員
不管是在哪一個年代,演員都是備受關注的職業,在那個光鮮亮麗的名利場裡,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前行着,演員們被鮮花和掌聲簇擁。但同時,他們也被輿論和質疑包裹,似乎每一個演員成長的路上都注定有坎坷,但是越過去就是柳暗花明。随着網絡時代的到來,演員們...
2025-04-18
吉林人的民俗文化
吉林人的民俗文化
在中國民俗中,竈王爺是上天派到民間每個家庭監察善惡的神。其神龛常年設置在外屋(竈房)鍋台上方的牆上。供奉時間是小年、大年和正月十五。撒供時間是正月十六上午。竈王爺的神像與其他神像不同,在小年那天晚上要祭升(即升天,此名為尊稱,其實是焚燒掉)...
2025-04-18
2022年大寒是幾月幾日
2022年大寒是幾月幾日
2022年大寒是幾月幾日?2022年大寒是1月20日10點38分56秒,農曆辛醜年十二月十八号,星期四,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2022年大寒是幾月幾日?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2022年大寒是幾月幾日2022年大寒是1月20日1...
2025-04-18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