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四年(809),當時年僅31歲的元稹出使東川,在那裡結識了薛濤,兩個人盡管相差十歲,但是很快走到了一起。雖然在當時被很多人議論,可是兩人愛得轟轟烈烈,沒有在意世俗的眼光,從而在唐朝詩壇成就了一段佳話。
元稹是一位多情的才子,薛濤同樣多情,正是由于彼此多情,再加上又是才子佳人,着實是讓人羨慕。但是很可惜兩人最終沒有走到一起,由于元稹調離四川之後,兩人再也沒有相見,也讓那段戀情成為了彼此人生中最大的遺憾,為此元稹還寫過很多愛情詩來紀念那段戀情。
薛濤對元稹也是一往情深,隻是愛情有的時候總讓人傷感,原本相愛的人最後勞燕分飛,在兩個人的愛情詩篇中,大多着力于描寫相思之苦,特别是元稹在離開之時,寫下的這首《折枝花贈行》,短短的幾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寫盡了離别之苦,這樣的作品也最能夠體現出元稹的一片深情,還有對于薛濤深沉的愛。
櫻桃花下送君時,一寸春心逐折枝。
别後相思最(多)處,千株萬片繞林垂。
三十一歲在唐朝算是比較尴尬的年紀,畢竟古人在十四五歲的時候就算是成年人,可以結婚生子,而在元稹看來,他依舊年輕猶如十八歲的少年,在遇到了四十一歲的薛濤時不顧一切。盡管兩個人的愛情沒有結果,元稹也被很多人批評,說他無非就是為了戀愛而戀愛,純粹是在玩弄感情,但是從這些愛情詩中,還是能夠感受到他的一片深情,以及對于薛濤的無私的愛。
薛濤雖然已經四十一歲,比元稹大了十歲,可是她長得漂亮,并且才華橫溢,這些都讓元稹着迷。可見愛情是不分年齡的,盡管在當時被人批評,但是兩個人并不在乎,彼此都深愛着對方。兩個人在離别之時,也是依依不舍,為此元稹在這首詩中,以個人最深沉的情感來描寫那份離别,所以全詩流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同時也讓世人感受到了他的真誠。
元稹這首詩以女性的視角來描寫,在開篇便是直抒胸臆,并且是緊扣主題,以此來突出離别之苦,還有戀人之間那份依依不舍的之情;你我在櫻桃花下分手,在這裡我們馬上就要分别了,從此之後可能再也無法相見,為了聊表我對你的一片真情,還有堅定我們彼此之間那份深厚的情感,隻能是折下一枝花送給你,希望你到了别處,看到了眼前的花時會想到我。
戀人之間依依不舍,并且是在櫻桃花下,在情感的鋪墊上,元稹拿捏得恰到好處,也為開篇營造出了一種憂愁之感,畢竟兩個人都深愛着對方,可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兩個人最終無法走到一起,也成為了彼此人生中最大的遺憾;為了留着對方,也隻能是在形式上來表現,以一枝花來代替,無非是希望對方可以記住自己,不要忘記曾經的海誓山盟。
元稹在結尾更是進一步地描寫了相思之苦,盡管還沒有分别,心上人還在眼前,可是詩人已經想到了以後的日子,離别之後,一定會想到對方,正是别後相思多;兩個人一旦離開了自然而然會想到對方,這時隻能是獨自承受離别之苦。遠處千株萬片繞林垂,看到那些樹木,心裡很不是滋味,但是卻又無可奈何,隻能是訴說着離别之苦,盡量去安慰對方。
元稹的情感經曆很豐富,除了薛濤之外,還與很多的才女有過交集,但是看得出來,他與薛濤之間的情感還是很深。如果不是真愛的話,也不可能寫得如此感人,在作品中訴說着離别之苦。雖然有很多人批評元稹,認為他太過于多情,其實愛情本來就是兩個人的事情,外人沒有權利去指責,更何況兩個人當時真心相愛,盡管沒有走到一起,可是彼此之間并沒有說什麼,僅僅是這一點便足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