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起源于黃河、洛水流域,在西晉時期、唐朝、北宋遷移緻福建南部。因此閩南話又稱河洛話,今天的閩南話還神奇般保留大量隋唐以前中原古漢語的面目,堪稱古漢語的“活化石”。
閩南話是漢語的八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閩南和台灣,還有廣東潮汕、海南沿海及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2007年,閩南語的母語使用者人數約為4692萬人,仍為世界100大語言之一。
閩南語系(泉漳片、潮汕片、海南閩語、台灣話)
衣冠南渡怎麼來的漢代以前,住在福建的人被稱為閩越的少數民族。而閩南語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三次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蠻、避亂。
台灣移民構成
閩南語至今保留古漢語辭語閩南語的白讀音可追溯到晉代,文讀音可追溯隋唐時期,至今超過一千年曆史,許多古籍用閩南語朗讀都比普通話朗讀押韻、通順很多(如嶽飛的《滿江紅》等),日語、韓語、甚至泰語、越南語的很多辭彙發音都跟閩南語十分接近,而并不是接近於普通話。
如今在閩南話當中,留有許多古漢語辭語,如鼎(鍋)、面(臉)、伊(她)、莫(不要)、日頭(太陽)、暗冥(夜晚)、滾水(開水)、老夥(老頭)等等,還可舉出大量古詩文例子為證:閩南話把“假使”叫“設使”。曹操《自明本志令》:“設使天下無孤”。閩南話“好勢”是好的意思,江淹《雲山贊序》:“壁上有雜畫,皆作山水好勢”。
閩南話所蘊含的意義在于我們的中原華夏先祖在多次大遷徙中避開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語言改革,很完整地保留了唐、魏及五代十國等時代的古代中原河洛音,也就是那時的中原話。
每個地方的閩南話各有異同,而他講的閩南話也許是每個閩南人的共同回憶
閩南語使用人數感謝網友的指正,根據目前網上所能找到的幾組數據,作補充說明。由于閩南語人口統計方式的差異,有按母語統計,有按使用人口統計,另有閩南語直屬分支語言(如海南話、雷州話等)統計上的誤差,數據上會有所出入,僅作參考。
維基百科的數據如下:截止1996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8000萬人,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18名,在中國境内中僅次于以官話(北方話)、吳語為母語的人數。2007年,閩南語的母語使用者人數約為4692萬人,仍為世界100大語言之一。
2012年泉州網刊載《閩南語牛!全球語種人口第21名》節選如下:1999年聯合國相關調查的統計數據,共有4900多萬人講閩南話。根據維基百科最新統計,目前有約7000萬人使用閩南語,閩南語在全世界數千種語種中位列第21名。“4900多萬”這個數據隻是單指狹義上的純閩南語使用人數,如果加上閩南語次方言潮汕話、海南話等,全球使用閩南語的人數在7000萬至1億多人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