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一個夏天,東北遼甯營口好幾天都不見太陽出來,蒙蒙細雨籠罩着整個村莊,遼河北岸的蘆葦叢變成了一片汪洋,河水不斷的暴漲,裡面的魚和蝦都漂了上來,人們隐約聞到了一股難聞的腥味,等雨勢小的時候,有人順着味道的方向尋找,沒想到在一片密密叢叢的蘆葦中看到了一個巨型生物,奄奄一息的躺在那裡喘着粗氣,半睜着眼睛兩個爪子放在前面,看起來就像是傳說中的龍一樣,附近的村民認為這是祥瑞的預兆,于是天天來給它澆水,還找來僧人念經,可沒過幾天,人們口中的“真龍”就飛升了,隻留下了五塊神秘的“龍骨”。
大家好 我是神秘,1934年7月28号的時候,《盛京時報》中提到,營口出現了一條“龍”從天而降,直接打翻了三條漁船,掀起了廠房的屋頂,還弄壞了車站的火車頭,這一次事故一共造成9人死亡,多人受傷,當時的目擊者回憶,這個“巨型生物”顯然是受傷了,它掉進河裡不斷的掙紮,但是沒人敢上前探個究竟,可沒過多久河裡就沒了動靜,誰也不知道天上掉下來的是不是龍,看完熱鬧後就回家吃飯去了。
緊接着在8月8号,距離遼河入口十公裡的蘆葦叢中,人們又一次看到了,和龍長得一樣的生物躺在那裡,它的聲音就像牛叫一般洪亮,之後就失去了生命體征。在《營口市志》中記載,遼河南岸東巷子一農戶的蘆葦叢中,發現了一巨型屍骨,約長十米左右,頭頂上各有一角,大約在一米左右,脊梁骨共有二十九節,僞營口第六警察局的人,将其運到了西海關港口周邊擺放了數天,人們得知消息後紛至沓來,想要一睹“真龍面容”,這種情況還造成了營口車票供應不足,價格一度大漲。後來這個巨型生物被當時的一所師範大學做成了标本,原本以為可以完整地保留下來,沒想到戰争爆發後,這架傳說中的“龍骨”也就不翼而飛了。當年的cctv欄目和大連自然博物館等研究人員,他們竭盡所能地尋找墜龍的真相,但苦于沒有任何證據,隻能在已知的生物範疇内尋找答案,他們最後解讀為一次“年幼須鲸的擱淺”。
所以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營口墜龍”并沒有留下什麼靠譜的證據,來支撐百姓口口相傳的故事。可就在2004年6月16号的時候,一位已經80歲的東北老人,将自己保存了六十多年的五塊龍骨捐贈給了博物館,把“營口墜龍事件”又一次推向了另一個風口浪尖,讓更多人開始懷疑,或許龍真的存在過,隻是人類沒發現而已。
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孫正仁,在上交的同時還說出了自己的經曆,隻不過這個故事一共出現了兩個版本,我們先來聽聽第一個版本,孫正仁自稱九歲那年,親眼目睹了營口墜龍的真相,當時那條巨龍奄奄一息的躺在蘆葦叢中,他每天都會去偷偷看上一眼,當他鼓足勇氣想要和龍接觸的時候,發現蘆葦叢中的龍已經消失了,隻留下了五塊奇怪的骨頭,附近的村民都說這是巨龍飛升了,留下的骨頭是祥瑞之兆,讓孫正仁好好保存。
第二個版本是孫正仁十六歲那年,因家中貧窮迫于生計來到了大連給有錢人當管家,巧的是家中的男主人是遼甯營口人,同時也是營口商會長的弟弟。孫正仁每天在工作上一絲不苟,平日中别人注意不到的小細節他也能安排妥當,得到了男主人的賞識,在他們離開的時候,送給孫正仁一段“龍骨”當作謝禮。男主人的妻子還告訴孫正仁,這就是當年營口展覽的“龍骨”。
雖然故事版本不同,但孫正仁回憶的時間線和當年營口墜龍的細節基本吻合,當然神秘更傾向于第二種說法,節目中也有過相關報道,第一個版本則是民間百姓口中的說辭。當時博物館的專家也對這一次上交的“龍骨”充滿了期待,若真的可以證實龍的存在,那将會在中國曆史乃至世界史上揮灑出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也可以揭開困擾人類千年的謎團。在人們急切地盼望之下,研究院也展開了鑒定的工作,隻不過結局和我們想象的并不一樣,老人上交的“龍骨”确實是骸骨,也是某種生物留下的骸骨。但這五塊“龍骨”并不是傳說中的龍留下的,而是遠古時代第四紀,距今有一萬多年的野馬化石,可老人堅信當年看到的是龍,當年的男主人和女主人也不會欺騙他。更有專家站出來回應,他認為龍根本就不存在,營口墜龍出現的骸骨也隻是用鲸須拼湊出來的。
但這一次“龍”骨鑒定的結果出來後,,引起了很多愛好者的質疑,距今一萬年的野馬化石,怎麼看起來是新骨頭的樣子,完全沒有年代感的痕迹,怎麼就變成了化石,況且他們是史前野馬,怎麼會在近代死亡。顯然專家的結論都不能自圓其說,可因為沒有更多的證據,隻有目擊者的描述,“營口墜龍”的真相依舊是一個謎團,神秘認為即便老人孫正仁的“龍骨”不能證明龍存在與否,但也不能一口否認“龍不存在”,龍的真實性依舊有待考究,但我們也可以大膽的猜測,龍也許并沒有固定的形象,隻是古人對生物認知的限制,從而混合出來了一種祥瑞之物。也或許龍是存在過的,隻不過它是一種已經滅絕的史前生物,遠古的人類可能見過這種史前生物,但因種種原因它還是消失了,所以才會被祖先不斷的神化,變成了現在人們口中的“龍”。當然,以上都是神秘的個人猜想罷了,龍是否存在依舊是一個撲朔迷離的話題,誰也不能給出一個準确的答案,隻求下一次出現“墜龍事件”的時候,專業的人士可以還我們一個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