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1歲時于萬人軍中取敵将首級,與蘇轼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人稱“詞中之龍”——他就是辛棄疾!
| 生子當如孫仲謀
話說靖康之恥十年之後,也就是公元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辛棄疾出生在山東濟南府曆城縣的一個官宦家庭。在辛棄疾不滿一歲時,其父辛文郁就因病而亡,祖父辛贊撫養其長大。辛贊希望辛棄疾能夠平平坦坦、安安穩穩的度過一生,于是為其取了乳名“坦夫”。
辛贊之前在北宋擔任過官職,宋室遭逢“靖康之難”之後,被迫在金國出仕,還曾擔任過金國高級點的官員。辛贊雖身在金邦,心卻向宋朝,經常帶着孫子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據說辛贊在給孫子起名時,想到了抵禦胡虜的霍去病,棄疾與去病同義,就是希望辛棄疾長大後能夠成為替國家除去疾病的名将。
幼時的辛棄疾聰穎過人、過目成誦,在祖父的悉心教導下,六歲時,他就能夠吟詩作對了。當時的曆城縣已被金人占領,金人殺人掠地、蹂躏中原,弄得黎民百姓家破人亡。辛棄疾親眼目睹了漢人在金人統治下過的屈辱生活,曾寫下一首詩:
無邊荒草接碧天,卻無消息來歸雁。
中州農夫苦徭役,喋血胡馬齧秋山。
為了将辛棄疾培養成統兵大将,辛贊不僅将辛棄疾交給當時山東第一名師劉瞻培養,還帶着辛棄疾訪遍山東猛将,學習戰術兵法。15歲、18歲時,辛棄疾兩次借赴赴燕京應考之機,對金都進行實地考察,以期争取機會“投釁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辛棄疾《美芹十論》)。20歲時,辛棄疾已成為“文武兵皆善”的全才。
| 沙場秋點兵
22歲(紹興三十一年),辛棄疾趁着金主完顔亮發兵南侵,在家鄉變賣家産,安頓好族人,聚集2000餘人揭竿而起。從此,他由一個心懷天下的書生,蛻變成一個救民水火、保家衛國的的戰士。但是孤軍不成勢,要想一舉擊潰金軍,收複濟南故土,就得找到組織,壯大勢力。于是同年,他審時度勢,率領手下2千餘人投奔義軍領袖耿京。
投奔耿京隊伍不久,辛棄疾勸服另一批人馬加入到了耿京的隊伍中,為首的是僧人儀端。辛棄疾與儀端曾有過一面之緣,但令辛棄疾沒想到是,儀端不久之後竟偷了耿京的帥印投奔金國。辛棄疾聞訊飛身上馬,沿途追趕。三天之後,辛棄疾提着義端的人頭歸來。義軍及耿京見此,對辛棄疾更加的器重。
當時的金國自完顔雍上台後,對各地的義軍進行軟硬兼施,重在分化瓦解,很多義軍不是投降,就是被殺害。為了長久之計,第二年(1162年),耿京委派辛棄疾帶一支隊伍南下朝見宋高宗,表示願回歸南宋,受到宋高宗趙構接見。宋高宗大喜,封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辛棄疾為天平軍節度掌書記。然而,當辛棄疾拿着節度使印信去召耿京歸朝時,卻在路上聽說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死,張安國也率軍投降了金軍!
辛棄疾悲憤不已,遂帶五十名勇士突襲金營,活捉張安國。據史料記載,辛棄疾“赤手領五十騎縛取于五萬衆中,如挾毚兔,束馬銜枚,間關西奏淮,至通晝夜不粒,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歎息!”
多少年之後,辛棄疾仍常常在夢中回顧這個高光時刻!可惜,令辛棄疾沒想到的是,這一戰竟是自己一生中最為精彩的時刻!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裡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 卻将萬字平戎策 換得東家種樹書
辛棄疾活捉叛徒張安國之後,帶領人馬,一路南奔,成功回到宋朝。辛棄疾的英勇壯舉,威震了南宋朝廷,受到宋高宗賞識,任命他為江陰簽判, 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此刻的辛棄疾,躊躇滿志,壯懷激烈,滿以為能有機會率軍北伐,但他的策略并不受重視。宋高宗還将辛棄疾帶來的起義軍解散,安置到各地隊伍中,辛棄疾也被任命為地方官,讓他治理地方政務,遠離朝政。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裡清秋,水随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鲈魚堪鲙,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這首詞是稼軒通判建康府時所作。歸宋已經有了一些年頭了,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極目遠望祖國的山川風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于是寫下一首《水龍吟》詞。登高騁目,無非傷懷,清秋景緻,益增哀涼。
1163年宋高宗趙構禅讓,宋孝宗趙昚繼位。宋孝宗剛繼位時,年輕氣盛,意氣風發,不僅給嶽飛平反,還積極準備北伐,任命老将張浚北伐金國,收複中原故土。
這時的辛棄疾還在江陰擔任簽判,但因為“歸正人”的身份(宋代稱淪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為歸正人,即投歸正統之人。),朝廷始終不信任辛棄疾。
北伐起初,宋軍将士們鬥志高昂,頗有收複之意。但不多時,13萬人馬全軍覆滅,數萬人被俘虜,多數士兵命喪黃泉,隻有少部分人逃了回來。這次北伐,隻用了短短二十天就宣告了失敗。
北伐失敗之後,宋孝宗被迫于隆興二年(1164年)和金國簽訂屈辱的“隆興和議”。
隆興和議達成的同時,辛棄疾離開了江陰,被任命到廣德(今安徽廣德縣)軍中做通判。在廣德為官時,辛棄疾迎娶了一生摯愛-鎮江通判範邦彥之女範如蘭。
在此時間,辛棄疾寫下了名聲顯著的論文——《美芹十論》。辛棄疾盼望着自己辛苦所寫的治國強軍的良策,能夠受到皇帝的欣賞,從而得到施展才華的空間。然而,此時宋金剛剛議和不久,宋孝宗經曆過隆興北伐失敗之後,也無心再戰。辛棄疾辛辛苦苦著就的《美芹十論》,如泥沉大海,再無消息。
辛棄疾在廣德一待就待了四年。這四年間,辛棄疾每天都盼望着從臨安傳來消息,等待最後變成了滿腔的失望與憤懑。
鹧鸪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宋-辛棄疾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仆姑。
追往事,歎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
卻将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 壯歲旌旗勇擁萬夫
從1168年到1179年,11年之間,辛棄疾從建康府通判、臨安司農寺主簿、滁州、臨安、江西、湖北,到大理寺少卿,再從大理寺少卿到湖北轉運副使,再調任湖南轉運副使。頻繁的職務調動則讓辛棄疾徹底對朝廷失去了信任與希望。
在從江西又一次赴任臨安的旅途上,辛棄疾平添了離愁别恨,寫下了著名的《霜天曉角》一詞。詞曰:
吳頭楚尾,一棹人千裡。
休說舊愁新恨,長亭樹、今如此!
宦遊吾倦矣!玉人留我醉。
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為佳耳。
然而,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期的辛棄疾絕不屍位素餐,庸庸碌碌。凡是他仕履所及之地,不論為官時間的長短,總都有一番建樹,無論治軍、治民都聲譽卓著。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鹧鸪。
淳熙二、三年(公元1175至1176年)間,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經常巡回往複于湖南、江西等地。來到造口,俯瞰晝夜奔騰的滔滔江水,詞人的思緒也似這江水般波瀾起伏,綿延不絕,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1179年,辛棄疾由湖北漕移湖南。當年秋天,調任湖南安撫使。辛棄疾來潭州撫湘之前,江南東西和荊湖南北諸路,曾多次爆發小規模的農民起義事件。辛棄疾上任後,立即上書皇帝,建議讓在湖南創建一支新的有戰鬥力的地方部隊,并得到皇帝同意。
1180年,辛棄疾開始着手組建飛虎軍。一支二千五百人的飛虎軍,不久後便在他緊鑼密鼓的措置下,組建成功。飛虎軍隊是當時沿江各地方軍隊中最精銳的一支隊伍,維持了三四十年,成為南宋中後期維護湖南政治局勢的軍事支柱。金人稱之為虎兒軍,聞風喪膽,十分畏懼。《宋史》稱其“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
然而,辛棄疾直率果斷的性格和對于北伐百折不撓的精神,得罪了不少權貴之人,對内傾軋的政治氛圍中,卻成了别人眼中的“出頭鳥”,關于他“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的議論甚嚣塵上,一些人不滿他的人開始在宋孝宗面前彈劾他,他旋即遭到罷官。
|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被削官為民,便在上饒隐居起來。“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奁開廢沼荒丘疇昔,明月夜風此夜,人世幾歡哀。”辛棄疾對帶湖非常喜愛,并根據四周的地形地勢,把一片荒涼的土地建成“高處建舍,低處辟田”的莊園。推開窗戶,一眼就可以看到莊稼,因此,他把這臨湖而建的莊園取名“稼軒”,并自号“稼軒居士”。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棄疾帶湖新居宣告落成了。辛棄疾聞訊喜不自勝,寫下一首《沁園春·帶湖新居将成》慶賀:
沁園春-帶湖新居将成
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
甚雲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
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莼羹鲈鲙哉!
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
東岡更葺茅齋。好都把軒窗臨水開。
要小舟行釣,先應種柳,疏籬護竹,
莫礙觀梅。秋菊堪餐
1188年冬,辛棄疾結識了著名的愛國人士豪放派詞人——陳亮。相同的政治主張,相似的仕途經曆,同樣的文學愛好,使二人是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
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
記當時、隻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别。問渠侬:神州畢竟,幾番離合?
汗血鹽車無人顧,千裡空收駿骨。
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
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1189元,辛棄疾思念陳亮,曾先寫《賀新郎》一首寄給陳亮。陳亮很快就和了一首《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辛棄疾見到陳亮的和詞以後,再次回憶他們相會時的情景而寫下了這首詞。
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朝廷再次任命辛棄疾為新任福建提點刑獄。
然而等待他的是,又一次罷官!在歸途中寫下一首《柳梢青·三山歸途代白鷗見嘲》,來自嘲這次堪比迅雷的罷官:
白鳥相迎,相憐相笑,滿面塵埃。
華發蒼顔,去時曾勸,聞早歸來。
而今豈是高懷。為千裡、莼羹計哉。
好把移文,從今日日,讀取千回。
1194年夏天,辛棄疾被罷官回了上饒,他決意效仿陶淵明,就讓自己縱情山水,安居田園。可是兩年後,他的莊園失了火,于是辛棄疾舉家移居到瓢泉。辛棄疾在瓢泉生活中,濃厚的田園氣息感染了他,讓他靈思如泉湧,寫了大量描寫四時風光、世情民俗和園林風物、遣興抒懷的田園風詩詞。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曆,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這首詞即是其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
1203年 宋甯宗嘉泰三年六月,權臣韓侂胄得勢,開始重新起用當年主戰卻被排擠的人,當時已經六十四歲的辛棄疾重新被任職。
不過韓侂胄是個玩弄權術的小人,利用自己的政治優勢排除異己,後又輕率發起開禧北伐,最後丢掉了腦袋。
就是在這個時間,辛棄疾來到北固亭,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青史留名之作。沒過多久,一些谏官的攻擊诋毀辛棄疾,極力想讓他下台,辛棄疾又被降了官,辛棄疾覺得失望透頂了,再也不對朝廷抱有希望了,此後朝廷安排各種官職,他都推辭不去上任了。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寫于宋甯宗開禧元年(1205年) ,辛棄疾當時已有六十六歲。當時韓侂胄執政,正積極籌劃北伐,閑置已久的辛棄疾于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辛棄疾的意見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首佳作。
| 男兒到死心如鐵
1207年秋,68歲的辛棄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鉛山,辛棄疾已病重卧床不起,隻得上奏請辭。開禧三年秋天,農曆九月初十,愛國詞人辛棄疾帶着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享年68歲。
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三聲“殺賊!殺賊!”。
英雄本應上陣殺敵、戰死沙場,可歎辛棄疾卻隻能帶着滿腔抱負病死家中!
南宋詩人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在鉛山瓢泉瓜山山後的陽原山辛棄疾墓前刻有郭沫若寫的楹聯“鐵闆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鴻雁南飛。”
辛棄疾為國家獻出了自己的一生,希望早日光複大好河山,但終其一生無法實現。他将報國無門的憤恨融入了詞中,最終成為了一位彪炳史冊的大詞人,人稱“詞中之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