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怡跳槽到一家私企,剛上班的第1天,就碰上其他部門的領導給大家發喜糖,說:這個月末舉辦婚禮,邀請大家來捧場。
這件事讓小怡犯了難:
這人不是自己的直屬領導,兩個部門之間貌似沒啥交集,如果随了分子,感覺自己好像是個冤大頭,剛到這個公司還沒賺錢,就要開始賠錢了。
可是如果不去,自己的直屬領導或别的同事會怎麼看?
他們很可能會認為小怡不合群,未來的工作搞不好會被孤立,而且萬一以後要是和這位領導有工作上的往來,可能還會被對方穿小鞋。
如果是你碰上這種情況,會随份子嗎?#明少早說##淩雲觀職#
先别讨論去不去,我們最應該搞清楚的,是随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其實所謂的“随禮”,就是一個大型的“AA制”。
以前大家都生活在相對固定的環境裡,家裡有事情需要舉辦儀式,需要一下掏出一大筆錢,常常會讓一個家庭捉襟見肘,于是賓客都會随禮,通過互相協助,解決經濟危機這個問題。
随禮這個事情,一般都是有來有往,也就是說,今天你家有事,我随一份禮金;明天我家有事,你還一份禮金。
禮金的金額,通常是對等的,當然了,如果間隔時間比較長,可能還要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問題。
例如隔了好幾年才還禮,還禮一方,往往都會給得稍微多一點,以表誠意。
當然了,也有可能會碰上不講究的人,收了禮金之後就不還了,破壞了約定俗成的規矩,給出的禮金,就打了水漂。
在北上廣深一類人口流動性較大的城市,同事間趕禮之後,可能會碰上離職就失聯的情況,或者是遇到“明知有禮卻不還”的人。
不過這種敗類,畢竟是鳳毛麟角,不能為了這種人,影響了跟大多數正常人的交往。
除了經濟因素之外,随禮也增進了彼此的感情。
到了今天,因為經濟原因辦不起活動的家庭越來越少,随禮這件事情,更多算是社交行為。
主人方發出邀請,表達的意思是:我很在乎你。
如果整個辦公室都被邀請了,唯獨某個人沒被邀請,反而是主人方很失禮,好像看不起某人一樣。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這位領導是出于禮貌,才給小怡發了請柬,大概率不是沖着禮金來的。
那麼随禮的一方,表達的是:我在乎這份感情。
尤其是不光給禮金,還在活動當天到場,更是對主人方的認可和支持,畢竟人到場,才能支撐儀式的舉辦,不然收了一堆禮金,但是沒有客人,主辦方也不好看。
普通人随禮的金額,大概在200~500元之間,關系一般的話,200元也是完全拿得出手的,如果把這200元看作聚餐費用,或者是社交資金,便是“投資用途”,就沒那麼心疼了。
退一萬步說,哪怕未來對方不還了,也不算太大的損失。
回到這個問題上:小怡剛到這家公司,如果不參與這類群體性的活動,确實容易跟同事産生隔閡,進而影響到未來的工作。
這樣看來,現在花一點小錢,應該是值得的。
有時候我們需要犧牲一點眼前利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才能有更好的人際關系。
否則未來有一天,需要跟這位領導打交道,難道要“現用人現交”嗎?
臨時抱佛腳,一來佛會嫌棄,二來很有可能“求佛失靈”,想要維系一份好的人際關系,功夫還是要花在平日裡。
你說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