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近日,家住長沙的李阿姨因顱内感染就診于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神經内科三病區。目前,李阿姨的感染得到了控制,病情已經基本穩定。然而,入院查體時,醫護人員發現李阿姨四肢皮膚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疙瘩”,呈芝麻或者綠豆大小的淡紅色小丘疹。
李阿姨回憶,她一出生就有這些“小疙瘩”,像是“癞蛤蟆”皮樣,而且随着年齡的增長,這些“小疙瘩”逐漸隆起成片,并且瘙癢難忍。現在都可以看到了她四肢皮膚上搔抓留下的傷痕。
談到此事,李阿姨眼眶一下子紅了。她感慨,今年57歲,一年四季都是身着長衣長褲,從來都沒有穿過裙子,即使是最炎熱的夏天也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有時候其他人不小心瞧見了,也總是投來異樣的眼光,怕自己傳染了似的。但是因為家中經濟條件實在有限,這麼多年來,李阿姨從未到醫院診治過。
主管醫生楊瑩立馬請皮膚科會診,結合其皮膚的症狀和病理檢查,将其診斷為皮膚澱粉樣變性。它是指澱粉樣蛋白沉積于皮膚組織,未累及其他器官的一種慢性皮膚病。澱粉樣蛋白是一種球蛋白和粘多糖複合物,因其類似澱粉的化學反應如碘反應而得名,但實際上與澱粉毫無關系。病因尚不明确,多與遺傳及代謝障礙相關。往往遷延多年,可自行消退,但仍可複發。
但是,楊瑩醫生表示,皮膚澱粉樣變性是無法徹底治愈的,主要采取的是對症治療。對瘙癢明顯者可口服抗組胺藥減輕瘙癢,局部可用高效皮質類固醇軟膏封包。小片皮損可用尼松龍等皮内注射。0.1%維A酸霜、水楊酸、焦油類制劑有角質松解及角質促成的雙相作用,有一定的療效。亦可使用液氮冷凍治療緩解其症狀。
楊瑩醫生建議,病人平時要注意皮膚衛生,保持衣服清潔;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注意修剪指甲,不要過度搔抓患處;家屬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轉移其注意力;皮膚澱粉樣變性并不具有傳染性,除了有皮疹瘙癢症狀,對身體其他功能并無損害,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潇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羅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