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接連召開,向全社會釋放了快馬加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鮮明信号,堅持制造業當家、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态鍊等關鍵詞在會上被多次提及。
作為最早落地珠三角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經過10多年的建設和運行,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1月3日,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譜儀日前成功出束,開始帶束調試。該譜儀設備研制與安裝成功,将為解決材料與裝備制造高技術領域的系列重大科學問題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科技築基,創新鑄魂。中國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台、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大裝置、大平台加速建設聚集,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等高校學府提速“落子”,近30家新型研發機構蓬勃發展……近年來,在松山湖科學城90.5平方公裡的核心區規劃面積上,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加速落地布局,科學城原始創新策源地的雛形已初步顯現,推動松山湖區域創新能力持續邁向全國第一方陣。
如今,随着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支持東莞新時代加快高質量發展打造科創制造強市的意見》的政策,明确支持東莞以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為抓手,完善創新體系,優化創新生态,提升創新能級,加快布局大科學裝置、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前沿科技創新成果策源和轉化主陣地,為東莞、松山湖新階段高質量發展送上“大禮包”。
今日的松山湖,猶如一艘駛向未來的方舟,正朝着“粵港澳大灣區前沿科技創新成果策源和轉化主陣地”目标奮楫前行,以更堅定的自信、更厚重的底蘊,邁向科技創新的更遼闊領域。
構築創新硬核實力 推動關鍵領域實現領跑
去年年底,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下稱“高交會”)在深圳舉行。廣東團展區内,“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實體沙盤格外引人關注。着眼于東莞,沙盤上,中國散裂中子源與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毗鄰,現實中,二者也有着密切的聯動合作。
創新,是引領科技發展的原動力,而基礎研究則是催動原始創新的重要源頭。位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中國首台、世界第四台脈沖型散裂中子源。中國散裂中子源投入運行近4年來,注冊用戶超過3900人,在新型能源材料、航空材料、可燃冰、頁岩、催化劑等領域取得一批具有突破意義的原創成果。
松山湖科學城科學大裝置、大平台的牽引帶動下,構築起松山湖科技創新的硬核實力,推進松山湖科學城在科技創新關鍵領域實現領跑。
“高端銅材制備技術及裝備”“新型玻璃鋼化加熱爐”“可吸收人工骨”“仿生控冰冷凍保存材料項目”……在展區内,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多項創新成果也集體閃亮登場,為相關領域帶來了優選新材料。
作為廣東省首批四家省實驗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自2018年成立以來,堅持推動“基礎研究”與“産業轉化”兩條腿走路。以新思路、新做法、新模式,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釋放新活力。當前,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創新樣闆工廠已累計引進27個優秀團隊,申請專利超400件,注冊成立40家産業化公司。
1月11日,從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标志着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項目前期立項工作取得關鍵性進展。目前,二期工程項目正在加快開展初步設計工作,争取盡早開工建設。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更多的高端創新資源正加速向松山湖科學城集聚。當前,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加快建設,先進阿秒激光設施計劃明年動工,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預計明年招生。
強化“從0到1”突破 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落地
一座“懸空”于地面房間,身處其中,可以聽到自己“心跳”聲音……在東莞聲學産業創新創業綜合體全消聲實驗室内,灣區聲學實驗室負責人恽毅正在測試分析不同款式耳機的降噪能力。
東莞聲學産業創新創業綜合體由中科院聲學所、中國聲學協會在松山湖共建,松山湖音頻實驗室目前基本建成,已入駐中科傲科、惟聲科技等4個團隊。
“實驗室将緻力于深耕聲學産業的團隊孵化,為東莞聲學企業研發的電聲配件、電子産品提供缜密嚴謹的檢驗場所。” 恽毅表示,随着灣區聲學實驗室産業化持續推進,實驗室有望成為松山湖聲學産業發展的全新助燃劑。
東莞聲學産業創新創業綜合體是松山湖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集中側影。近年來,松山湖吸引了來自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一批一流高校院所及研究院加入,新型科研機構加速成為松山湖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帶動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落地。
目前,松山湖與北大、清華等重點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近30家,在引領基礎與應用研究、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創新、孵化企業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近期,松山湖水域内,科研人員遠程操控着多艘無人艇,在水面迂回前進、劈波斬浪。天空中,幾架無人機自主識别無人艇的位置,并在同時運動的情況下,精準降落在無人艇上。
這些無人艇,由工研院孵化的企業——東莞小豚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小豚智能”)研發。工研院牽頭完成的自主無人艇機集群跨域協同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更一舉斬獲2021年度廣東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是東莞市近10年首次牽頭獲得該獎項。目前,小豚智能已晉升為國内領先的無人船行業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
小豚智能已成為松山湖推動科技創新從“頂天”走向“立地”的鮮活樣本。
當前,松山湖已經形成衆創空間、專業孵化器、低成本空間和标準化廠房等多層次、全生命周期成長載體,為創業孵化、發展壯大提供全鍊條成長空間。目前,松山湖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約640家、國家級孵化器15家,R&D投入強度達15.28%。
營造一流創新生态 賦能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月9日上午,台鈴全球低碳出行研究院揭牌暨科技成果發布會在松山湖舉辦。台鈴與華為牽引出台鈴全球低碳出行研究院,落地松山湖開發者村,成為進駐松山湖開發者村的首位“村民”。
近年來,開發者日益成為産業創新、發展的源頭活水。去年,東莞松山湖與華為雲及相關企業代表聯合發布“松山湖開發者村”。“松山湖開發者村”将充分發揮松山湖科學城的區域集聚效應,共建全球開發者創新中心“1号店”。
松山湖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随着“松山湖開發者村”的啟動,松山湖數字經濟發展有望邁向新階段。“松山湖開發者村”将不隻是一條村,而将成為支撐松山湖全要素全過程全鍊條創新生态的創新雲生态,賦能先進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開放的創新生态、濃厚的創新氛圍,更能碰撞出新的火花。近年來,松山湖科學城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科研平台、一流研發機構、一流創新人才以及一流企業等創新力量彙聚,多元創新主體共同構築起全鍊條“創新雨林”生态體系,為全球人才打造創新創業創富最優生态。
目前,松山湖已推出“1 N”科技政策體系,進一步以政策加法為“創新雨林”帶來更多“源頭活水”,讓創新為城市鑄魂。
其中,《東莞松山湖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辦法》明确,将着重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其中,産業化投資額度超過3000萬元(剔除土地投入和各項财政補貼),最高資助500萬元,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過程中架起一座“鐵索橋”。
“将來東莞制造業的發展,不僅要有量的積累,更要有科技的突破,包括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汪衛華表示,東莞“科技創新 先進制造”的城市特色更加凸顯,需要依托于強大的科研支撐,唯有如此,東莞制造才能走在世界前列。
高端創新資源、科技創新政策“源頭活水”澆灌,讓産業之花加速綻放。目前,一大批上下遊科技型企業在松山湖加速崛起,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産業蓬勃發展。
作為國内首個輪足型機器人,位處松山湖高新區内的東莞市本末科技有限公司所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刑天”結合了傳統輪式AGV和多足式機器人兩者特性,即使路面陡峭崎岖,也能平穩靈活運送一個體重小于100公斤的成年人。來東莞發展兩年,本末科技的直驅關節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泛機器人行業。2022年,該公司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1000萬元。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松山湖2022年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勢頭強勁,規上工業增加值646.04億元,總量位居全市第1名,同比增長5.7%,增速位居全市第3名,實體經濟提速向高端“智造”躍升,凸顯“科技創新 先進制造”的城市特色。
【策劃】黃少宏
【記者】鄭國豪 韋基禮
【圖片】黃政正
【設計】孫沛川
【作者】 鄭國豪;韋基禮;黃政正;孫沛川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