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人們,都會找自己信得過的師傅,給自己刻枚章。 不僅是日常生活中用到,有時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手工印章,就成了幾代人的記憶。
随着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用電子産品,電子簽章和身份識别電子化的出現,讓人們提筆也難得,更别說純手工制作一枚屬于自己的章,大街上更是少見刻章人的身影。
沙州路上有這樣一家 為數不多的純手工刻章店。 劉文權便是這家店的老闆。
不足6平米的小店,劉文權在這經營了17年。 他說,沙州路的店換了許多家,唯獨他這家,一直在這。
毫無疑問,刻章和書法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手工雕刻印章,需要在磨平的印章上先用筆寫上要雕刻的字樣,所以具備一定的書法功底是刻章人的首要條件。 行書草書、大篆小篆,樣樣都要擅長,每一種字體都要寫得規整漂亮。
最初的時候,劉文權沒少買字帖臨摹。 但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做刻章要學會“正字反寫”。 那時候沒有反字字典,劉文權就拿着字帖對着鏡子,練鏡子裡的反字。 投入的時候,他能一下子練上好幾個小時,直到鏡子的反光照得眼睛酸痛。
練習時間長了,腦子裡就全是反字。 如今的他,不用對照着字帖、字典,看到一個字,就能條件反射地寫出它的反字。
劉文權說,刻章這一門手藝,就是把精細做到極緻,容不得半點馬虎。 手工刻章十分考驗耐力和專注度,如果一不留神刻歪了或者戳壞了,整個章坯都要作廢。 這些年來,他已不記得刻過多少章,隻有本子上密密麻麻的章印,記錄着歲月。
一手端章坯,一手持刻刀,劉文權開始了他的工作。 首先将章坯打平,将底端抹泥、寫上字,固定在小小的印床上,用各式各樣的刀雕琢。
鋒利的刻刀在他手裡運用自如。 本是石頭章坯,在他的手中被賦予了生命, 盡顯篆刻之美。
劉文權介紹說,刻章使用的材料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是梨木、牛角、青田石等,不同的材料質地各異,篆刻時要根據實際情況 選擇不同的刻刀,施以不同的力道。
而印章的種類又分為私章、公章、閑章等,字形又有“陰字”和“陽字”之分,不同的印章都需要不同的表現手法。
劉文權就在這,無視店外的嘈雜喧嚣,專注地低着頭,右手執着一把雕刻刀,左手扶着一枚章坯,幾十年如一日。
被問及為什麼堅持做這一行,他隻是簡單地說: “因為開始了,就不想放棄。 畢竟是自己熱愛的。”
對于老手藝人來說,堅持是一種基本的态度。 在如今快節奏的社會中,更是顯得難能可貴,我想這就是劉文權 一直堅持手工刻章的原因。 不為别的,隻為了心中那份熱愛和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