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自己在反複經曆某個并不愉快的過程,比如經常莫名陷入一段三角關系,不斷被伴侶抛棄,甚至總是被有暴力傾向的個體吸引,你對這種重複感到非常痛苦,卻又無法自控、不知如何停止,那麼你可能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陷入了對創傷的強迫性重複。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強迫性重複“是這樣一種心理現象——個體不斷重複一種創傷性的事件或境遇,包括不斷重新制造類似的事件,或者反複把自己置身于一種‘類似的創傷極有可能重新發生’的處境裡。”
為什麼我們會一次次重複創傷?
雖然“重複創傷”這個過程聽起來和我們趨利避害的本能相悖,但它的背後确實有一套人類心理機制——它來源于受創傷的個體潛意識裡“改寫過去”的願望。弗洛伊德認為,我們潛意識中,都有一種想要回到事情最初的狀态中的渴望,希望能夠變被動為主動,掌控那些在我們年幼時無法控制的東西,改變最後的結果。因此,即使在遠離了最初造成創傷的情境之後,我們也會一次次再度創造一個相似的情境,并通過改變當下的情境來實現自己改寫曆史、重獲掌控的願望。
我們如何才能擺脫強迫性創傷呢?精神病學家Bessel多年研究對創傷的強迫性重複行為,他提出了針對強迫性重複的治療思路與建議如下:
回溯創傷的根源
Bessel認為,是潛意識對于最初痛苦感受的否認和回避,帶來了無意識的行為上的重複——它們不會消失,當我們沒有用語言的方式把它們向自己承認下來,它們就會從我們的行為中滲透出來。受創傷的個體需要克服否認,勇敢地描述和體會最初的創傷情境,才能對重複行為産生意識層面上的控制。
找到人際的依戀與安全感
Bessel說,強迫性重複的病因和治療,從根本上都是基于人們在人際間感受到的依戀的安全程度。
受創傷的個體經曆過不安全的依戀,所以變得過度敏感和緊張,容易采取撤退和攻擊來過度應對人際交往中的一些信号。而當個體采用這種在最初創傷事件中習得的行為模式來面對當下的處境時,也更容易複刻出當時的結果。
因此,要想修通過去的創傷,個體必須已經和另外一個人/一些人建立起了安全緊密的聯結。這種聯結能夠給受創傷的個體提供必要的安全感,讓ta意識到當前的依戀關系與從前不安全的依戀關系不同,在此基礎之上,他們才能探索過去的經曆,打破固有的行為模式,終結痛苦的循環。
對當前處境建立新的認識
很多時候,我們通過兒時的視角得出的結論,會一直持續到成年期,繼續發揮作用——例如,一個人兒時曾遭遇某種創傷,使童年期的ta産生了“我對自己的命運無能為力”的想法,而長大之後,ta可能會因為這種想法下意識地逃避自己對當前處境應負有的責任,以“無能為力”為前提,一次次重複過去的創傷經曆。
存在強迫性重複行為的個體需要意識到,當他們是兒童的時候,他們不需要對他們遭遇的創傷負責任,而作為一個成年人,他們可以停止将自己帶入相似的創傷情境,停止創傷的反複重演。對于成年之後的創傷,他們自己同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尋找安全的依戀關系,叙述過去的創傷,承認自己的痛苦,建立新的認知,這些因素彼此糾纏、相輔相成。如果你意識到自己反複陷入同樣的負面境遇,反複遭遇類似的不幸,尋找專業的幫助會是你此刻最好的選擇。
你有過“明明這樣做很痛苦,但就是停不下來”的經曆嗎?後來又是如何解決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喔~
歡迎關注頭條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與心理分析、人際交往與戀愛技巧都在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