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峰主演《心理罪》暑期檔驗收完畢,現在是鄧超領銜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上市臨檢,前者改編自雷米《心理罪》系列小說第二部《畫像》,後者改編自該系列最後一部,都是雷米系罪案故事。兩位的表演實力無需贅言,前者的評分和票房已然定格,而鄧超有阮經天拍檔,意在更加血腥的賀歲檔幹出一番天地。上半年票房大趨跌落谷底,直到暑期檔才有所擡頭,下半年有《戰狼2》等擡市,形式顯得一片大好。就算刨除市場冷暖的要素,個人對鄧超版超越李易峰版的業績這點基本信心,還是有的。
原作雷米挺有意思的,首映時自己還寫了一篇文章發在豆瓣上,可見他對這部《城市之光》别外的重視。雷米文章寫道兩點,我覺得對理解這個故事的創作意圖有所助益。其一,他引用了《創世紀》第一章第3-4節:“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可見這是一個由光引發的故事;其二他提到了童年時,喜歡把玩偶的影子打在牆上,看玩偶的影子互毆。此二者可見,影子在他創作裡的重要性。沒錯,這就是一個關于光和影子的故事。
關于影子,我想到兩部作品,一是安徒生童話《影子》,二是村上春樹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兩部都是以影子靈感著稱的作品。安徒生的《影子》講了一位想入非非的教授,把自己的影子派出去窺探别人隐私,影子從此走失,再見影子時,影子有了獨立人格,反過來要求教授做他的影子,教授不從,最後被影子給弄死了。這是一個殘酷童話,也是一個寓言故事,最後是欲望影子吞噬了一切。村上春樹筆下的影子,是可以用刀子從身上割下來的,影子和主人關聯着,又分裂着,更像是人格的兩種,相互可以對話,各有性情,各有心思。《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裡的影子,雖說屬于小哀傷,小情緒的種種,相比安徒生筆下殘酷的影子,反倒顯得浪漫和童話。
《城市之光》的故事,也是一個頹廢神探和他影子的故事。鄧超飾演的方木本來是警界精英,是照耀這座城市的正義之光,阮經天化身的江亞,是這方木的影子,或說這道城市之光的影子。當城市之光照耀,影子也顯得健康而正直,當城市之光病了,頹了,暗了,影子也随之暗淡,變得像《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的影子那般割裂和扭曲,甚至像安徒生童話裡的影子一樣行動起來,反客為主,做出了一系列自以為可以替代主人的勾當。沿着這個光和影的脈絡審視《城市之光》,就不難理解雷米和這個影片的創作要旨。
所不同的是,做為警匪類型片的《城市之光》不是安徒生童話,也不是村上春樹的小傷感,代表城市之光的方木不會永遠頹廢和暗淡,他可以被影子江亞折磨,蹂躏,虐得身心俱疲,一度幾欲被擊潰,但他不會堕入黑暗,并終将觸底反彈,釋放出他正義的能量。片中兩個反轉決定了這個故事的成色,一個是代表影子的江亞,在激發方木重新振作的過程中,以暴制暴,從正義的呼喚淪為連環殺手,一個是代表城市之光的方木,在與江亞山窮水盡的博弈中,最後那正中要害的反手一擊,前者的反轉步步為營,後者的反轉可謂一擊制勝。
《城市之光》由鄧超和阮經天兩位當打壯年領銜,二位在片中都拿出了不甘人後的看家本領,與其說《城市之光》是阮經天與鄧超二人鬥智鬥勇的博弈,不如說是鄧超與阮經天之間靈與肉的互毆。影片風格接近偵案類型裡的硬漢派。此前潘粵明領銜網劇《白夜追兇》以“中國首部硬漢派網劇”之名,生生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并成功吸引Netflix采購,成為中國首度殺進國際主流市場的網劇。《城市之光》雖未以“硬漢派”之名行銷,但片中反傳統偵案氣質顯著,主人公的忍辱負重和肉搏也夠硬氣,所涉案列借助民衆輿論之公器,遊走在正邪兩端的邊緣,話題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有一定的現實主義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