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昝慧昉
編輯 | 謝靈甯
“以行業最高标準為基礎,制定并嚴格執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準。”——星巴克的這條承諾,被其無錫店的部分員工狠狠踩在了腳下。
據《新京報》記者近日在無錫市兩家星巴克門店卧底調查發現,在實際操作中,門店店員并未執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準”。篡改原料保質日期、使用過期食材、銷售過期食品、安全衛生不達标,這些餐飲連鎖門店常見的食品安全問題,在這裡同樣存在。
更嚴重的是,在上述兩家無錫星巴克門店,這種違反規則的操作已成常态,門店主管、店員甚至會将各種違規手段“言傳身教”給新員工。
在《新京報》相關報道發出後,星巴克中國迅速做出了反應。12月13日,星巴克中國對界面新聞表示,已于第一時間關閉了上述兩家門店,并立刻啟動深入調查。
目前,中國内地所有星巴克門店均為直營門店,星巴克并未對外放開加盟。導緻部分門店店員違規操作的根本原因,是為了獲取更好看的店面運營業績。
一位星巴克門店員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公司要考核門店的營業額和利潤率,如果食材成本花費過高,這些數據會不好看,“用不出去的食材報廢的話,就算店裡的成本,這些東西都是店裡花錢。”
由此,《新京報》記者在星巴克無錫震澤路店裡看到了以下情景:
冰箱裡存放的一桶巧克力液已經過了保質期,但店員并沒有按規定報廢處理。當天,店員不止一次用這桶過期的巧克力液給顧客制作飲品。
對待剩下半壺、按規定應該清空的紅茶液,店員則直接将調制好的新紅茶液倒入壺中混合,然後寫上新的保質期換掉舊标簽,原本剩下的紅茶液,便“延長”了保質期。
一壺抹茶液原本将于11月6日13點49分過期,在過期前的十分鐘,一名店員撕下保質期标簽,并迅速貼上一張新标簽。
類似的場景,在星巴克無錫昌興大廈店也在上演。
11月21日,《新京報》記者在這家門店發現,店内用于制作“星冰樂”的可可碎片已經過期。保質期标簽信息顯示它于11月14日開封、11月20日到期,但值班主管發現後非但未将其報廢,反而直接換上了保質期延長一周的新标簽。
一名店員透露,篡改保質期并非隻用于這一種原料,摩卡醬和桃果肉到了過期時間,也會直接改保質期。
不僅是飲品,上述無錫星巴克門店對待承諾“開封後不過夜,當天未售出即報廢”的糕點,也會使用類似的手法。
星巴克的蛋糕、面包等食品由專門的供應商配送,每天開門時,店員會挑選各類樣品,拆開包裝放入貨櫃供顧客挑選。有顧客點單,店員也會優先從櫃裡取出樣品交給顧客。開封後的糕點不能長時間存放。
《新京報》記者在星巴克無錫昌興大廈店卧底多日後發現,主管會要求店員将前一天剩下的食品重新擺進櫃台售賣,并囑咐“先賣昨天剩下的,再賣今天新進的。”這樣的行為,幾乎每天都會重複。
一些餐飲門店經常被曝光的低級衛生問題,在上述兩家無錫星巴克門店同樣存在。
比如,值班主管無視星巴克内容部規定,讓員工使用吧台的專用毛巾擦拭垃圾桶,過後也為要求廢棄這塊毛巾,僅在簡單清洗後便繼續用于吧台和咖啡機的清潔。
在《新京報》記者卧底期間,上述違反星巴克内部規定的行為屢屢發生,更為嚴重的是,店員對此也都習以為常,并成為一種“潛規則”。
一位星巴克門店店員稱:“無錫的這些店其實都這樣、都差不多,上面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師父帶徒弟都是這麼帶的,就無所謂的。”
面對這種區域門店中自上而下的,對企業食品安全規則的無視和陽奉陰違,即使企業制定再嚴格的食品安全标準,如果執行環節的監管不夠有效,依然無法從根本上避免問題發生。
據《新京報》報道,按照星巴克的規定,旗下門店要每天進行食品安全自查,同時管理團隊和食品安全團隊會定期對各區域門店進行内審。每家門店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第三方突擊檢查,20%門店接受第二次飛行檢查。在無錫,一名星巴克店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每半個月,上級管理部門都會到店檢查。
但門店依然有辦法逃過這些檢查、掩蓋問題。
在星巴克震澤路店卧底期間,《新京報》記者看到,檢查人員到店後,門店值班主管示意一名店員及時清理吧台,又讓他提前檢查了一遍食材的保質期。由于隻有一名檢查人員,店員便可以趁其檢查其他項目時,及時處理掉過期食材,或快速換上新的保質期标簽。有時為了避免出現意外,店員會提前撕掉舊的标簽,以此掩蓋真實的保質期。最終這名檢查人員發現的都是無關痛癢的小問題。
對星巴克而言,在已有“金标準”的基礎上,制定更有效的監管機制,并做好員工職業操守教育,可能避免旗下門店再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在中國内地的200多個城市擁有超過5100家直營門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