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曾經說過: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分一鬥。”拔高了曹植,也擡高了自己,輕狂傲物之意甚濃。當然他也确實有真才實學,有狂的資本。有他這一句話,于是後來便有了“才高八鬥”這個詞,它從專指曹植變成了用以稱贊擁有很高學識,才華出衆的文人學子。
不過你知道嗎,“才高八鬥”并不止這一個典故,“才高八鬥”和“學富五車”合在一起還有一個更加久遠的故事。
事情還要從倉颉造字說起,有了倉颉造字才有了後來的文化傳承。傳聞倉颉造字時那叫一個驚天地泣鬼神,文字的出現使得天地奧秘慢慢被揭開,鬼神無所遁藏。而倉颉一共造字一石,後人多有學業不精淺嘗辄止者,都為未能得其真傳,唯有孔子精研不辍,得其精髓,但始終也隻得到了九鬥六。
為什麼孔子不學全那剩下的四升呢?不是學不會,而是不肯學。我們知道孔子“敬鬼神而遠之”,而剩下的四升正是與鬼神之說有關。所以,雖然孔子也整理編修了《易經》,也是靠萬物奧秘,卻始終不論鬼神之事。
孔子學富九鬥六,首開私學,有教無類。然而他因材施教,揀擇而教,衆弟子雖有聰慧者,卻也無人能進得其真傳。最有希望的顔回卻是英年早逝。一衆弟子也就學了他八鬥的本事。弟子們整理成冊,造就了五車書簡。所以,如果真能有五車學識、八鬥之才那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倉颉造字一擔黍,傳于孔子九鬥六。還有四升不外傳,留給道士畫符咒。鬼畫桃符君不識,才高八鬥有來頭。孔子識字九鬥六,傳于弟子整八鬥。弟子造就五車書,千秋萬代永流傳。從此學富稱五車,自古才高曰八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