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青銅器
“少康中興”是正史記載比較詳細的夏代事件,其細節十分令人驚駭,其完整過程見于《春秋左傳》,由吳大夫伍子胥和晉大夫魏绛二人口述,兩個版本大體一緻;同時《史記》也記載了簡化的伍子胥版本,故為可信之事。
但由于夏朝曆史非常茫昧難尋,其中提到的幾個人物和邦氏又毫無信史可證,尤其是後羿、寒浞各自的族群歸屬,至今聚訟紛纭,反映了夏初封建的真實情況遠不為後人所知。
龍山文化陶器
一、上古的殘酷超出想象《春秋左傳》由伍子胥和魏绛叙述的“少康中興”曆史過程非常詳細,但十分殘酷。可謂令人發指。夏朝由啟建立,傳至太康時就已經“失國”,失國的緣由就是太康喜好田獵,有窮氏的君主“羿”忽然乘機發難,軟禁太康和諸王子于洛汭,自己攝輔國政,故稱“後羿”。太康死後,後羿立其弟仲康,仲康死後立其子“相”,時間都非常短。
後羿
但後羿也貪好射獵,棄用四位賢臣,寵信伯明氏的流放王子寒浞。寒浞則非常殘暴陰險,也如法炮制,乘後羿遊獵時,命其家臣殺之,又烹其肉,命後羿之子食之,其子不能食,餓死于窮門;寒浞又霸占後羿妻女,生下二子,一名為澆,一名為豷。為了鞏固篡來的政權,寒浞命二子分别滅掉夏王室的宗親斟灌氏、斟尋氏,更名為有過、有戈。此後寒浞比後羿更進一步,直接稱帝,又弑殺夏帝相。帝相的王妃後缗當時正懷胎少康,于是逃亡娘家“有仍氏”,少康長大後做有仍氏的牧正。
《史記夏本紀》:夏後帝啟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于洛汭,作五子之歌。《春秋左傳·襄公四年》:公曰:“後羿何如?”對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後羿自鉏遷于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獸。棄武羅、伯困、熊髡、龍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伯明後寒棄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樹之詐慝以取其國家,外内鹹服。羿猶不悛,将歸自田,家衆殺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諸,死于窮門。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澆及豷,恃其讒慝詐僞而不德于民。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尋氏。處澆于過,處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少康滅澆于過,後杼滅豷于戈。有窮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石峁
但寒浞始終不放心,又想方設法追殺少康。少康逃亡有虞氏,有虞氏是祖先舜帝的封地,于是妻之以二女,并分封綸地,于是少康才有了約500人的軍隊,在綸地建立了流亡政權。數年後,夏朝忠臣靡從有鬲氏起兵勤王,少康從有虞氏夾擊,終于滅掉寒浞及其二子。這就是“少康中興”的詳細過程。更有甚者,伍子胥還提到,少康用自己的女兒“艾”當間諜,迷惑寒浞長子澆,用兒子季杼去欺詐寒浞次子豷,才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戰果。
二、後羿、寒浞的族屬上述的故事何以發生?這就不能不想到夏朝的政治了。從上面的記錄可以看到,後羿、寒浞都屬于有名有姓的不同氏族,這些氏族與夏朝有什麼關系呢?
陶寺遺址
從黃帝開始,實際上就實行了初代封建(賜姓十四子),到夏朝初期,這種封建已經非常廣泛,超出了軒轅氏家族,延伸到了外族,《史記·五帝本紀》載“帝禹為夏後而别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說明大禹已經對外族或外戚賜姓分封了。這就埋下了嚴重的隐患。
考之史實,夏初封建大概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宗親,一種是舊故,還有一種是臣邦。根據《史記·夏本紀》記載,夏王室宗親共有12支系,分别為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襃氏、費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根據其他史料的各種零星記載,有虞氏、有仍氏、有鬲氏等等,當為舊故,也就是黃帝至舜帝後裔的遠親之邦。第三種就是、契、棄、有窮氏、伯明氏這類外族,他們或為姻親或為臣屬,但已經得到了合法的分封地位。
陶寺遺址 陶器和文符
《左傳》明确提到後羿屬于“有窮氏”,左傳引用的《虞人之箴》又稱後羿為【夷羿】,可見,有窮氏當為夷人,屬于外族封邦;又因其善射,可以推測他屬于東北亞或蒙古的一個部族。2001年考古學家在内蒙古赤峰興隆溝發現一個遺址,或與有窮氏有關。一些曆史語言學家認為,“窮”即“穹廬”,就是蒙古包(蒲立本)。這個族群早在堯帝時期就以善射聞名,可能被堯帝吸納進入中原文明體系,成為“射師”,大約夏初從鉏地遷徙到窮石。《說文解字》提到“羿,羽之羿風,亦古諸侯也,一曰射師,從羽開聲。”可以推測,夏初時,該氏族已經得到了合法封邦地位,否則是很難篡奪政權的。
興隆溝陶像 龍山文化時期
同樣的,寒浞是伯明氏的流放王子,依附于有窮氏的後羿。按照第二等史料《世本》,“寒,妘姓”。可知,寒浞應該是早期的中原本土人(黃河下遊),但不屬于黃帝直系,因為黃帝封建時僅僅隻賜姓12個,其中并無妘姓。妘姓應該是舜帝、禹帝時期賜姓的外族人,很大可能是東夷,例如臯陶被賜姓為嬴氏(也帶有女字旁),這些都屬于黃帝至大禹期間的王系姻親族群。
《春秋左傳·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畫為九州,經啟九道。民有寝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德用不擾。在帝夷羿,冒于原獸,忘其國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獸臣司原,敢告仆夫。’《虞箴》如是,可不懲乎?《國語·晉語四》:“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韋昭注: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賜之姓謂十四人,而内二人為姬,二人為己,故十二姓。
大汶口彩陶
至于忠臣靡所屬的有鬲氏,資助少康的有虞氏,可能都是黃帝至大禹期間的舊故之邦。例如,有虞氏就是舜帝的龍興之地(可能為鮮虞之地,今山西),可以說是少康的遠祖之一;有鬲氏的鬲,則是中原上古時期最典型的陶器形制,幾乎就是中原人的标志性器物,也屬于忠誠的友邦。
整個事件實際上就是外族臣邦的篡位叛亂,最後軒轅氏的各個支系合力剿滅叛亂。比較奇怪的是,夏朝王室為什麼也那麼熱衷于田獵呢?(完)
夏朝 陶鬲
,